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和股票“全流通”时代即将到来,关于股权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一股独大”的格局将打破。显然股权制衡已成为一种重要模式,股权制衡现象普遍存在。然而,由于理论研究不充分与实证研究存在重大分歧,导致股权制衡现象显得非常神秘复杂,究其原因便是股权制衡机制的区间性。因此,寻求股权制衡机制效应的区间性成为研究的目标。
以2004年和2007年沪深两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上证180成分股(2006年4月公布)公司和2005-2007年在沪深两市发生违规的上市公司分别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结构变化趋势,接着通过构造制衡股东的效用函数曲线和串谋博弈模型,通过实证揭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效应的非单一性,并进一步揭示股权制衡机制的区间性。
首先,通过大量研究国内外股权制衡相关文献,提炼该领域研究的基础理论和计量方法与模型,提出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难题和研究突破口,为研究提供主题、研究依据和意义。
其次,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两年的股权结构状况,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积极变化态势: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股权制衡度水平提升。这预示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将打破国有股“一股独大”,并形成股权制衡格局。
再次,以制衡股东的区间效用函数曲线为理论基础,以上证180成分股公司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在“对价”过程中,他们各自所持的态度与其所关注的指标并不一致。这揭示了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对价”过程中,两者利益相背离,股权制衡机制存在非单一性效应。
最后,以制衡股东的串谋博弈模型为理论基础,以2005-2007年在沪深两市发生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发现在股权制衡度较高、股权属性接近和股权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制衡股东之间更趋向于采取“串谋”掏空的公司治理行为。这进一步揭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机制存在区间效性。
基于上述所有理论研究和实证结果与结论分析,对我国在目前特定制度环境下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提供政策建议,预期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将形成股权制衡的态势,完善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