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技术水平低。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速增长,经济总量显著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多年里集中突显,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资源流成本会计正是迎合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以经济与生态的协调为导向,同时追踪最终产品和废弃物在各个工序的移动轨迹,量化资源流程的各个因素,提升内部信息透明度,评估企业优化整合各种环保措施对资源成本产生的环保经济效果,激励企业管理层尽可能地在产品开发、包装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加工等环节减少资源的浪费,以保护环境为目标来满足经济效益的要求。而将内部资源流成本与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结合,则可以为确定整改的优先顺序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使改善后的企业内部资源流成本与外部环境损害成本之和最小化,从而实现循环经济所要求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双重目的。本文正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导论。本章是对本文选题意图、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的概述。本章首先描述了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指出会计应在此发挥的作用,从而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和背景。通过对国外的文献回顾笔者发现,虽然资源流成本会计在日本已得到了较广泛的研究,但日本是资源匮乏国,其经济发展阶段较高,企业多处于对产品的深加工,而我国尚处于“世界工厂”地位的粗放型经济,制造企业多是对资源的粗加工,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模式的不同,对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都有较大区别,因此,得出本文“将在借鉴国外资源流成本会计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构建资源价值流计算及分析模式,并期望形成中国企业基于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最后将内部资源流成本与外部环境损害成本融合,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标的协调统一”的总体研究思路。第二章: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原理。本章主要分析了资源流成本会计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阐述了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基本的原理。首先,笔者指出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而资源流成本会计正迎合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以经济与生态的协调为导向,同时追踪最终产品和废弃物在各个工序的移动轨迹,量化资源流程的各个因素,提升内部信息透明度,评估企业优化整合各种环保措施对资源成本产生的环保经济效果;然后通过分析资源流转和环境负担的关系提出了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资源流转平衡原理(原材料+新投入=输出端正制品+输出端负制品),阐释了其计算模型,指出资源流成本会计在经济和生态两方面对传统成本会计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回应了学术界对现行环境成本核算的批判;最后对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应用功效做了深入剖析——资源损失可视化。第三章: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框架。资源流成本会计作为一种全新的核算模式,中国企业接触尚少,具体该如何应用,为企业服务,这是本文应该重点阐述的内容。本章以中南某大型铅锌冶炼企业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资源流成本会计在该企业的应用。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应用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事前准备阶段、收集整理数据、资源流成本计算分析阶段,本章第一节就是按照该应用流程,一步步深入探讨。第二节则对内部资源流成本信息的挖掘,发现企业的改善点,从而确定相应的改善对策。第三节则是对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拓展应用研究,构建了基于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持续改善模式,并分析了制造部门、设计部门和技术部门服务该如何充分发挥其价值,为己所用。在本章最后构建了中国企业基于RFCA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第四章:内部资源流成本与外部损害成本的融合研究。本章在首先介绍了三种常用的外部环境评价方法:LIME(Life-cycle Impact assessmentMethod based on Endpoint modeling)、JEPIX(Environmental Policy Priorities Index for Japan)、MAC(Maximum-Abatement Cost method),比较其优缺点后,根据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主要以LIME为例来阐述内部资源流成本与外部环境评价方法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对内部资源流成本与外部损害成本融合进行可行性分析,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在内部资源流成本会计中将废弃物作为“负制品”进行单独反映,正好为外部环境损害成本提供了物量分析的基础;并阐述对结合后计算结果的应用原则:将外部环境成本控制在法律的允许的范围内,使内部资源流成本最小化,从而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在本章最后探讨了企业在产品设计、绿色采购、利用环保理念扩大销量、环境目标设定和设备投资决策等方面应该如何利用内部资源流成本与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的信息为之服务。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强调论题的交叉性、边缘性和新颖性特色,应用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了资源流成本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并且采用了分散而多见的小案例对相关方法和原理进行了举例解释。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研究思路上,由于资源流成本会计是一种很新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国内对其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在研究思路上采取从原理到应用再到高度统合化的拔高研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以便于读者对该方法的理解和把握。研究内容上,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扩大了环境成本的内涵,迎合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和评价的要求,并构建了适合中国企业的应用模式,最后将内部资源流成本与外部环境损害成本融合,这是本文创新的亮点。本文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一是RFCA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应用有较大区别,尤其是对于化工类企业,物质形态不稳定,正、负产品的成本分配标准难以确定,由于文章篇幅及笔者能力有限并未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二是由于精力有限,研究仅止于构建计算模型,并未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上是本文尚待完善之处,将其留做今后研究中可供探讨和深入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