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房改”以来,福利分房逐步被商品化、货币化的房地产市场所取代。住房市场化的十余年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革和发展,住房也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但由于受到直接融资门槛较高的限制,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很高。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银行房地产信贷规模持续增加,风险不断积聚,针对房地产价格的宏观调控政策也纷纷出台。截止2010年4月,整个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已达20%左右,一些股份制银行已突破30%,如加上以房地产抵押的其他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已接近信贷总量的一半。因此,对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状况,并从体系、战略和业务流程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该问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列举了主要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形成和传导理论,同时结合实际对这些理论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然后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信贷面临的风险状况,按照巴塞尔协议标准划分的风险类型,分别探讨了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其他风险类型的性质和诱发因素,最后分析了起源于房地产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警示。第三部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首先阐明了我国房地产信贷的现状,然后按照常用的存贷比和房价收入比指标衡量了房价的合理水平和投资价值,分析了各家上市银行年报数据的行别情况和特点,并依据现有的公开信息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信贷的总体风险水平和承受能力进行了估算。本部分继而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分析了房价变动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有基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研究成果表明,房价变动趋势和银行资产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表现为房价上涨有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提升,而房价的下跌将会对银行产生拖累。本文利用中国2005年至今的房价(以国房景气指数体系中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代表)和银行资产质量(以经过不良资产剥离因素修正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代表)进行统计学分析,房价影响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命题没有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几乎处于单边上升通道中的国内房价并未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做出显著贡献,并试分析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的前提条件不同,即国内外的市场状况区别,尤其是制度性差异所致。第四部分从完善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信贷体系、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略和内部控制及推进房地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层面提出了改善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即继续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房地产信贷的调控模式、注重抵押程序的完备履行和抵押物的价值监测、贷款业务流程的风险评估和再造、提前还贷风险的控制、房地产风险指标预警体系的应用和高级风险计量方法的部署以及推进符合中国市场特征的住房贷款资产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