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TNB)是肺部病变诊断的重要工具,出血是术后第二常见并发症,目前没有有效、统一的方法预防出血。增强计算机断层(CECT)扫描能够帮助血管显影,这可能会帮助减少穿刺术后出血。CECT检查能否减少术后出血没有进行过大样本且可信度高的研究,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术前CECT与术后出血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1年11月至2016年2月在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呼吸科进行PTNB的137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49例患者针对同一病灶进行两次穿刺,50例患者资料不全,将上述患者剔除后,最终纳入1271例患者,总计穿刺1282次(11例患者对不同病灶分别进行了穿刺)。在1282次穿刺活检中,555次进行CECT检查,727次仅进行平扫CT检查。比较两组的出血率,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并用倾向评分匹配减少偏倚。结果CECT、平扫CT组中,术后出血率分别为16.4%(91/555)和23.1%(168/72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ECT是出血的保护性因素(0R=0.671,95%CI:0.499-0.902,P=0.008),病灶最大直径和穿刺深度与出血有负相关性,病灶最大径越小(OR=0.990,95%CI:0.983-0.997,P=0.005),穿刺深度越长(OR=1.017,95%CI:1.009-1.025,P=0.000),出血率越高。另外,仰卧位,切割次数≥2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为减少回顾性偏倚,将出血和未出血病例按照1:1,1:2和1:3进行匹配,结果提示两组出血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9,0.028,0.013)。结论相较于平扫CT,CECT扫描对穿刺术后出血有保护作用。在肺穿刺术前常规行CECT检查是必要的,能够减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第二部分重复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术在诊断不明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目的肺穿刺活检后,恶性病理结果能帮助医生快速明确病灶性质,但若穿刺后病理为良性且缺乏特异性,为判断病灶性质良恶性通常需要借助其他检查或再次取组织活检。本研究为评估重复PTNB在首次穿刺活检术后无法明确诊断病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共1803例行PTNB的病例,最终纳入39例为明确诊断而再次行PTNB的患者。对每位患者前后两次病理诊断结果及穿刺时影像学图像进行比较,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8例,中位年龄为66岁。这39例患者的病灶中位直径为50.5mm,肺上叶病灶17例,肺下叶病灶15例,肺中叶病灶7例。在胸部CT图像上,8例为坏死性病灶,7例为空洞性病灶,9例病灶周围有肺不张区域,另外15例是以实性为主的混合病灶。首次穿刺活检病理良性的28例患者,二次活检后病理结果为恶性,包括13例肺鳞癌,1例唾液腺肿瘤,11例肺腺癌,1例小细胞肺癌,1例弥漫性大B细胞癌和1例间皮瘤。另外11例首次及二次活检病理均为良性的患者中,8例诊断为良性,3例为恶性。由此可见,92.3%(36/39)的患者通过二次PTNB明确了诊断。二次PTNB将假阴性率从79.5%(31/38)降低至7.7%(3/39),降幅超过10倍。在两次穿刺中,针道深度、穿刺角度和标本取材数目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但回顾穿刺图像发现首次、二次活检的针尖定位不同。两次穿刺后的气胸和出血发生率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631)。结论对于诊断不明的病灶,重复CT引导的PTNB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重复PTNB可以降低假阴性率,提高诊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