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作为惯性(inaction inertia)是指在同一个决策领域中的一种决策回避倾向,具体可以表述为消费者如果错失了之前的一个最优机会,就会倾向于放弃当前面临的次优机会。根据此定义,消费者面临的当前机会可以从损失与获益这两个维度被知觉,当前机会与原始状态比可被知觉为获益,当前机会与错过的最优机会相比时可被知觉为损失。本研究采用了传统的故事情境法与当前较热门的眼动实验法,以某高校大学生为被试,研究给自己做决策与给他人提建议在不作为惯性中的影响,通过两个实验来研究探讨决策角色对不作为惯性的影响。研究一采用了故事情境法并且是一个2(给自己做决策,给他人提建议)?3(前后购买机会价格差异大,前后购买机会价格差异小,控制条件)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其中控制条件是指被试并没有错过最优的购买机会,即只呈现给他们原价与第二次次优的购买机会,不呈现最优购买机会,从而验证不作为惯性的存在,并探讨了在不作为惯性的领域中,当前后购买机会价格差异不同时,不同的决策角色对不作为惯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条件下的购买率高于实验条件下的购买率并且有显著差异,通过实验条件与控制条件的对比,验证了不作为惯性的存在;在决策角色方面,结果发现只有在前后购买价格差异大的条件下,给自己做决定时与给他人提建议时的购买倾向才有显著差异。研究二采用了眼动实验法,将前后购买机会价格差异更加细化,增加到四种价格差异条件,增加了商品的种类与数量,借助眼动的各种指标分析这种实时性数据,分析不同角色之间的不作为惯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在做决定过程中关注当前机会的损失还是获益维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大工具型商品的购买倾向要低于小工具型商品的购买倾向;当前后购买机会价格差异越大时,消费者所表现出的购买倾向越低,即不作为惯性越大;给自己做决定时购买倾向显著低于给他人提建议的购买倾向,不作为惯性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关注点方面,给自己做决策与给他人提建议,都更加关注损失维度。两个研究的结果共同表明:相比于为他人提建议,给自己做决策时的不作为惯性更大,即购买倾向更低;当前后两次购买机会的价格差异越大时,消费者所表现出的不作为惯性越大,即购买倾向越低;在关注点方面,给自己做决策与给他人提建议,都更加关注损失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