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循环变化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指标,其观测对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微循环的活体观察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测微血管的形态、舒缩运动、血流速度、红细胞及白细胞的流动、渗出过程等。活体观察脏器微循环的变化,可以直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从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前景。其背部微循环观察室(dorsal microcirculatory chamber.DMC)活体观测模型在组织创伤愈合、修复,血管网络构型,传然性疾病,皮肤病,血液学等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都有涉及。目前,我们主要进行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在血液代用品研究中,能否对严重失血性休克进行有效的复苏是血液代用品药效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复苏前后微循环的变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生理指标。本研究在建立了背部微循环活体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于失血休克复苏观测当中,取得了较理想的观测结果,今后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关于本研究:目的:建立背部微循环活体观测模型,并应用于失血休克实验当中,观测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微循环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250g以下的SD大鼠,利用背部微循环观察窗建立微循环活体观测模型,然后在显微摄像系统中观测在正常生理状态,失血休克和三组不同复苏液(生理盐水组,人工红细胞组和自体全血组)治疗情况下,毛细血管形态和微血管分支数,微血管管径,血液流态和血流颜色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统计结果显示,p<0.05时,1).在动物的初始MAP和体重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正常生理状态下和失血休克中,微血管管径有显著差异;2).复苏后的管径恢复统计显示,自体全血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其余两组则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各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3).复苏后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微血管分支上有显著差异,各组之间微血管分支也有差异。2.失血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MAP值分别维持在110mmHg,80mmHg,60mmHg,45mmHg,35mmHg左右的时候,在活体观测模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7个等级的血细胞流态和显著的毛细血管形态变化。3.观测到血流颜色正常生理状态和失血休克时有明显差别,在回输复苏液时又慢慢回复到休克前,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失血前状态。结论:背部微循环活体观测模型,能够很直观的反映在实验过程中微循环各生理指标的实时变化,观测统计方法简单,应用于失血休克中,可对各不同复苏液有效性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