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个案研究法对中国主流媒体上涉及汶川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试图站在2008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揭示报道的产生机制和意义,探寻其进步的方面和不足的原因,以期产生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给后来人的研究提供相关资料。研究从报道呈现的特点、产生的影响、反映的现实状况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在对汶川地震进行报道时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报道时效性强、透明度高;第二,一方面主流媒体一如既往地与政府合作,报道带有很强的宣传意味,另一方面它们也反映了公众的声音和要求;第三,媒体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报道中得以极大发挥,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一种新的报道自然灾难性事件的模式。但报道也存在着内容失衡等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认为,此次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救灾的顺利进行,弘扬了民族精神,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建设具有启发性意义。具体而言,媒体通过全面地报道事件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通过传达公众的声音,进行舆论监督,满足了他们的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树立并赞扬参与公共事务的人的正面形象来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通过阶段性回顾救援过程加深了公民对集体参与公共事务的记忆。就实践层面来说,此次报道模式对以后的灾难性事件报道具有借鉴意义。最后,本文讨论了此次报道的社会历史背景,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中政府执政理念改变、信息化社会到来、国民素质提高、媒介自身变化、国外媒体关注和传统理念影响六个方面对报道特点凸显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较完整地阐述了主流媒体在汶川地震报道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其影响和原因都做了相应的分析,将自然灾害报道突破与影响的研究做了小小的推进。另外,本文将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建设与大众传播通过此次报道进行结合,论述了媒体在培养公民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并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案例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