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管道增输航煤工艺分析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fenr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航煤主要通过专输管道和铁路进行输送,极少通过成品油管道顺序运输。在航煤需求逐年扩大的背景下,若能利用已建成品油管网输送航煤,不仅可以提高管道的管输效益,还能降低航煤管道建设投资,优化航煤供应网络。本文以安宁-曲靖成品油管道和西部成品油管道为研究对象,以保证航煤质量和管道安全为目的,开展了站场工艺分析及管输工艺模拟两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从航煤的各项质量指标出发,分析了顺序输送过程中可能影响其质量的风险因素。结合现场工艺流程及相关规范,对航煤顺序输送的专用设备及收发流程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了对应的改造建议。其次,为提高安曲线对换线时刻的控制精度,缩短换线时间,利用SPS对该管道的间歇输送工艺进行了优化,模拟了中间站不同阀门切换顺序以及不同输量下的管道换线过程,优化后的换线方案能够保证在首站不停输的情况下多次换线而不出现超压、欠压工况。另外,对于西部成品油管道,使用SPS模拟分析了含航煤/不含航煤批次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波动及管道调压逻辑,对比了有超前保护/无超前保护时的事故工况,对原有超前保护程序进行了优化。上述内容中,对站场工艺适应性及航煤储运设施方面的研究不针对某一具体管道,可为其它将要增输航煤的成品油管道提供参考。而管输工艺因管道不同、工况不同略有差别,具有一定针对性。
其他文献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也是清洁无污染的高热值能源。因此,有效的分离和储存氢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气体分离技术:吸附-吸收浆液法分离混合气。首先配制ZIF-8/乙二醇-水作为浆液体系,再通过吸附-吸收耦合方式对CH4/H2混合气进行分离研究。最后搭建一套鼓泡塔装置,通过该方法模拟分离焦炉煤气中CH4/H2混合气,探究不同操作条件下ZIF-8/乙二醇-水浆液分离CH4/H2
工业萘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中萘含量为95%左右,其主要的杂质是苯并噻吩,其质量分数为2%~3%。工业萘主要用于生产水泥减水剂,随我国环保要求提升,极大限制了工业萘的市场,而苯酐、萘酚等有机合成工业对原料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熔融结晶法可以降低工业萘中的硫含量,但其能耗较高,投资操作成本较高。本文分别以DMSO(二甲基亚砜)、DMSO-A复合溶剂以及DMSO-B复合溶剂为萃取剂对萘-苯并
颗粒的运动、混合已经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大多数仍然集中于颗粒运动现象的实验研究。囿于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复杂的颗粒运动过程还难以准确揭示,而对颗粒的运动和混合等机理还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颗粒堆积过程是研究颗粒运动的基础,颗粒堆积角也是反映颗粒群综合宏观特征的基本物理量,其受到颗粒物理性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颗粒堆积角进行细致探究来增强对颗粒运动过程和机理的认识。颗粒在反应器内的运动是一
三聚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生成新型柴油添加剂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n)、聚甲醛工程塑料(POM)及系列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的原料。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三聚甲醛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建设新的生产设备。三聚甲醛合成实验的汽相馏出物中含有水、甲醛等杂质,且三聚甲醛和水形成了最低共沸物,导致无法使用常规的精馏方法分离精制三聚甲醛。为了降低设备投资和分离能耗,需要开发分离精制
由单个“入侵者”颗粒和背景颗粒组成的体系是一种典型的双分散颗粒体系。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之前的研究大多关注“入侵者”颗粒的平动运动。但是由于颗粒的表面粗糙度和摩擦会导致颗粒的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从而导致系统整体能量耗散的改变,因此研究颗粒的旋转十分必要。为了对“入侵者”颗粒在床层中的运动进行完整的动力学描述,本文首次将新型的微型传感器嵌入到“入侵者”颗粒中,对垂直振动床中“入侵者”颗
中俄原油管道是我国能源战略通道之一,漠河—大庆段管道穿越了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地带,冻土区域常发生土壤热融滑移、融沉、冻胀等地质灾害,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壤热融滑移作用下油气管道的结构可靠性。本文通过理论解析方法推导得到了土壤热融滑移作用下管道的最大轴向应变,考虑管道材料模型为双线性应力—应变模型,管—土相互作用模型采用了理想弹塑性模型。由MATLAB语言编程实现了管道最大轴向应变的计算,并将其用于求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大量含NH3尾气,不仅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传统回收利用NH3工艺如水洗法和酸洗法分别存在着能耗高和二次污染等缺点。离子液体因低挥发性和结构可调控等优点在气体分离方面应用广泛,但因常规和功能化离子液体存在合成路径复杂、粘度高等缺点,其在NH3和CO2等气体吸收分离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低共熔溶剂作为一种离子液体类似物凭借合成路径简单、粘度低和液程范
传统的H2分离技术如变压吸附技术和膜分离技术,得到的产品气H2浓度高但H2回收率较低。水合物法分离H2技术作为新兴气体分离技术之一,具有操作条件温和、H2回收率高但提浓程度有限的特点。本课题旨在探究将水合物法与膜法两种分离技术耦合之后的H2回收效果,利用二者分离过程及特点的差异性实现水合物分离与膜分离过程的相互促进,提高混合气体分离效率和H2回收效果。本文首先考察了水合物法与膜法串联模式的H2回收
HfO2纳米薄膜被认为是最可能取代SiO2纳米薄膜用作栅极绝缘介质层的高介电常数材料,有着广泛应用。厚度显著地影响HfO2纳米薄膜性能,必须进行控制性制备与准确测量。原子层沉积(ALD)具有精准简单控制纳米薄膜厚度的独特优势。本文对HfO2纳米薄膜的ALD制备与厚度准确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1)系统深入地研究与优化了 HfO2纳米薄膜ALD热氧化法制备工艺。在Si(100)衬底上,选择四甲基乙基胺
Fe-Ni合金在较宽的成分范围中具有优良的强度与延性、低热膨胀系数、高导磁率等力学及物理特性,故由其制备而成的块体、薄膜材料在多个工业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此外,Fe-Ni合金在较宽的成分范围中,可发生热、力致马氏体相变。然而,相变与上述优异特性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明晰。以因瓦效应为例,其内在物理机制已争论逾百年。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因瓦效应与磁致体积膨胀有关,而与马氏体联系不强。本研究组以往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