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一年生草本类植物,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马铃薯的主粮化促使其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从而使得轮作倒茬变得非常的困难。常年的连作导致了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发生日益加重,从而严重的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由于缺少抗病品种,化学防治是防控马铃薯土传病害主要措施,但是化学防治容易导致农药在土壤中残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本研究以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大井村、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徐麻夭村和察哈尔右翼后旗红格尔图三个不同地点只施用农家肥的马铃薯地块中采集的根际和根围工作为试验材料,分离对于马铃薯土传病害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并对其生防效果及拮抗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的结果:1.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大井村、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徐麻夭村和察哈尔右翼后旗红格尔图共计分离得到1465个微生物菌株,其中细菌菌株数为1391个,放线菌为74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初步筛选出71株对马铃薯黄萎病菌和马铃薯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广谱拮抗性的筛选结果表明,XS142、XS146、XS107、XS156、DS86菌株对马铃薯黄萎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晚疫病菌和黑痣病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因此将这五株菌株作为备选菌株对其生防效果进行研究。2.在盆栽条件下,通过伤根接种法对上面备选菌株的生防效果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菌株XS142预处理后再接种马铃薯黄萎病菌以及马铃薯枯萎病菌,平均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12.50、15.00,拮抗作用最强;其次为菌株XS146,针对两种不同种类病原菌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2.92和23.33;而菌株XS156预处理后的平均病情指数较高,分别为45.83和50.00。3.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XS142和XS146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XS156和XS10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而菌株DS86则被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4.上述备选菌株的溶磷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S86、XS156、XS107可以形成明显的透明溶磷圈。在抗生素的筛选试验中,供试的五个生防菌株均可以在含有不同浓度的潮霉素培养基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