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读乔伊斯文本不难发现其笔下的主人公们总是处于迷失状态,对自我身份的迷失和不确定迫使他们不断追寻。追寻主题始终贯穿于乔伊斯作品之中。然而在都柏林这个瘫痪中心追寻自身主体性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经历由想象界、象征界到实在界的蜕变,即拉康的主体性理论。本文即用拉康的主体性理论来展现《都柏林人》和《一个艺术家的画像》中主人公们追寻自我身份的复杂心理历程,并最终在《画像》中明朗艺术之路即真理之路,在艺术中发现和创造自我。
本文的导论首先对《都柏林人》和《画像》做了简单明了的介绍,突出二者都是精神成长小说,而本文的目的就是解析其中主人公们的精神成长历程。另外,导论说明了乔伊斯和拉康的紧密联系,从而为用拉康理论分析乔伊斯作品提供了依据。最后总结了国内外批评家对乔伊斯作品的精神分析解读,特别是弗洛伊德式解读和拉康式解读。我们发现国内外拉康式比较注重乔伊斯后期作品《尤利西斯》,而对其前期作品很少涉及。这就为本文留下了探讨的余地。
第一章运用拉康想象界理论,特别是镜像理论探讨主人公童年时期的精神状态。小主人公们通过类比小说世界中的骑士英雄进行自我认同,并且追寻英雄心目中的贵妇人。但对女性的追寻更多的体现出他们对缺失的母亲形象的追寻。然而他们追寻的是理想化的女性,在现实中依然是缺失的。
第二章表明象征性父亲的出现带领主人公们进入象征界。象征界充满父权和压迫,主人公们因此不断受挫,并且迷失自我。变化的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其不断变化的精神世界以及对象征世界的不满。他们试图找寻自己在此世界中的位置,却徒劳无功;他们拼命寻找自己真正的欲望,却难以和他者的欲望分开。在象征界中他们有所成长却很难具备真正的主体性。
第三章中主人公们继续成长,爱情创伤使他们丌始重新审视自我,最终顿悟接近实在界:一个无法触摸和进入的世界。最终却通过艺术之路重新创造自我,进入实在界。至此,其主体性终于具备,完成追寻之旅。
结论部分进一步说明不仅乔伊斯笔下的主人公通过艺术之路找到自我,乔伊斯本人也是通过艺术创作不断发现和创造自我。
本文的导论首先对《都柏林人》和《画像》做了简单明了的介绍,突出二者都是精神成长小说,而本文的目的就是解析其中主人公们的精神成长历程。另外,导论说明了乔伊斯和拉康的紧密联系,从而为用拉康理论分析乔伊斯作品提供了依据。最后总结了国内外批评家对乔伊斯作品的精神分析解读,特别是弗洛伊德式解读和拉康式解读。我们发现国内外拉康式比较注重乔伊斯后期作品《尤利西斯》,而对其前期作品很少涉及。这就为本文留下了探讨的余地。
第一章运用拉康想象界理论,特别是镜像理论探讨主人公童年时期的精神状态。小主人公们通过类比小说世界中的骑士英雄进行自我认同,并且追寻英雄心目中的贵妇人。但对女性的追寻更多的体现出他们对缺失的母亲形象的追寻。然而他们追寻的是理想化的女性,在现实中依然是缺失的。
第二章表明象征性父亲的出现带领主人公们进入象征界。象征界充满父权和压迫,主人公们因此不断受挫,并且迷失自我。变化的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其不断变化的精神世界以及对象征世界的不满。他们试图找寻自己在此世界中的位置,却徒劳无功;他们拼命寻找自己真正的欲望,却难以和他者的欲望分开。在象征界中他们有所成长却很难具备真正的主体性。
第三章中主人公们继续成长,爱情创伤使他们丌始重新审视自我,最终顿悟接近实在界:一个无法触摸和进入的世界。最终却通过艺术之路重新创造自我,进入实在界。至此,其主体性终于具备,完成追寻之旅。
结论部分进一步说明不仅乔伊斯笔下的主人公通过艺术之路找到自我,乔伊斯本人也是通过艺术创作不断发现和创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