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退伍军人人数逐年增加,据国家数据统计,中国2018年度共接受安置40多万名退役军人,根据相关政策,大部分优抚安置政策及岗位安排多数围绕转业干部及城镇户籍的退伍军人。而残疾退伍军人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导致他们脱离社会生活,处于社会边缘,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心理状态不佳和身体疾病都对残疾退伍军人造成了极大的生活困难。随着近些年来因公负伤的残疾退伍军人人数的增加,这个问题也受到了国家的广泛重视和关注,而如何解决该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亟需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残疾退伍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类群体在心理层面上容易产生消极的表现,一是缺乏社会经验,怀念部队生活,不想融入社会进行再就业;二是因为身体残疾缺乏自信,又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往往容易导致残疾退伍军人产生抑郁心理;三是退伍军人就业指导中心可提供给残疾退伍军人的合适岗位较少,缺乏就业机会和社会支持网络。残疾退伍军人社会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认同感差,容易因身体残疾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二是缺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舆论压力大,社会大众总是用异样眼光对待残疾军人。缺乏人际交往,交友圈基本集中于过去的战友,经常与之前的战友打电话、发微信,不愿意与家人、朋友以及社区居民多交流;三是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缺少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技能培训。关注残疾退伍军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有效解决适应性障碍,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维护国家稳定与促进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残疾退伍军人是社会工作重要的服务对象之一,作为退伍军人群体中的一类特殊对象,他们比一般退伍军人有着更多的社会需求。近年来,残疾退伍军人退伍后,很多人出现社会适应障碍,无法重新融入社会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从自我认知改变、人际关系构建、家庭网络支持以及社会网络支持等方面对残疾退伍军人进行个案社会工作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