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枝枯病(PeachShootBlight)是桃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常表现为桃树新梢嫩枝的基部形成环状褐色病斑,致使枝条病部以上叶片快速枯萎脱落。近年来,该病害在国内的发病地区和发病面积有逐年扩展之势,严重削弱树势,极大地降低果实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更好地控制病害,本研究从发病地区采集病样,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明确了病原物种类;建立了扁桃拟茎点霉的检测方法,以实现对病害的及时监测、检疫和制定防治措施;最后将检测方法应用到桃枝枯病病原菌越冬场所及病情动态的研究中,确定了病菌的越冬场所及病害初步动态。以期更好地指导防治。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首先,本研究从江苏省无锡市不同桃园采集病样,经分离培养后获得纯培养物,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出两种致病菌,借助形态学特征以及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对这两种致病菌进行鉴定,最终确定致病菌为扁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moli)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次,本研究对病原物扁桃拟茎点霉(P.amygdali)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组蛋白H3(histone H3)基因与其近缘种比对后选取特异性更强的H3基因作为分子检测的靶标,并依据此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扁桃拟茎点霉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一步实验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体现了良好的特异性;较常规的检测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并且具有更加快速的检测特性。在实际田间病样的检测中,检出率更高。最后,本研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越冬场所是下一季节的初侵染源,研究越冬场所可以更好地指导病害防治。本试验采用已建立的检测技术和组织分离法对扁桃拟茎点霉和葡萄座腔菌的越冬场所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温度下扁桃拟茎点霉和葡萄座腔菌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芽和溃疡斑上都能分离检测到扁桃拟茎点霉和葡萄座腔菌,同时变色木质部中葡萄座腔菌的检出率更高,所以芽、溃疡斑和变色木质部都是桃枝枯病菌的越冬场所。病原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表明,B.dothidea和P.amygdali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30℃和25℃。在5-20℃时,P.amygdali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B.dothidea,而30℃时,P.amygdali的生长受到抑制,小于B.dothidea的生长速率。以上结果说明,P.amygdali的侵染时间早于B.dothidea 该结果与病害发生动态相吻合,早春低温时,P.amygdali引起的枝枯发生率高,而高温夏季B.dothidea引起的枝枯发生率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