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审计学的不断发展,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得到了众多审计领域学者的青睐。其中,将行为决策学与审计学相结合的行为审计学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行为决策学与审计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经常面临决策判断的审计师,必须根据职业判断做出正确决策,以发表合理的审计意见。因此为了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合理的审计判断,必须关注影响审计行为决策者的因素。心理学领域的自我效能感,行为学理论的群体决策,以及审计学范围内的审计风险评估,三者分别得到了不少的研究者关注。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从行为决策学角度来看,决策者的信心是影响判断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着决策者是否采用某方案。因此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群体决策作为弥补个体非理性缺陷的重要概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虽然群体决策的研究历史较长,但是将群体决策投射到审计领域的文献仍然不多,总体来说目前仍然基本处于较为空白的阶段。作为审计学传统领域的研究对象,审计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较多。然而,从宏观角度分析审计风险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审计质量、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等因素的研究众多,从微观审计师角度进行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事实上,虽然审计风险表面上是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但是真实的风险后果却会落实到签字注册会计师以及相关的审计人员身上。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担了相应的民事责任后,相关主要负责人逐步也会被要求承担个人的民事责任。因此,从微观角度透视审计风险评估过程的研究有待拓展。因此,目前尚未有文献将审计师的性格特征、群体决策与审计风险评估相结合进行研究。即使有部分文献涉及到自我效能感与审计风险评估、群体决策与审计风险评估之间的联系,也是未能系统地深入研究,更不用说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证明。因此,本文主要从审计师个体和审计项目小组的视角出发,分别研究审计师个体的性格特征与审计项目小组的构成方式对审计风险评估过程的影响。为了深度剖析审计师个体层面与审计项目小组群体层面的风险评估决策过程,本文从两个维度研究审计主体的风险态度,并将风险评估决策与个体性格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结合。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心理与性格层面分析审计师的个体特征,讨论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于审计风险评估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本文还讨论了群体组织方式是否会提高审计风险评估的质量。审计项目组的讨论及组织方式不同,可能会影响审计风险评估决策。全文的研究脉络与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审计主体具有的风险态度直接影响风险评估结果。审计风险评估结果会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并影响审计程序的设计乃至最终的审计结果。不恰当地降低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主体面临攀升的行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审计主体喜好高风险项目、忽视重大错报风险的变化迹象,很可能会导致审计失败的不良后果。因此,审计主体的风险态度对审计风险评估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影响风险评估过程主要来源于审计主体的风险态度,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维度:首先,风险接受能力(风险偏好),即审计主体对待风险更加倾向于冒险还是保守。风险偏好影响了行为主体的决策结果,导致审计主体可能会接受或者拒绝高风险的审计项目。例如,当审计主体属于风险偏好者,就会愿意接受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可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不恰当抬升,增加审计主体面临的风险水平。其次,风险敏感程度(风险识别能力),指当被审计公司的风险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时,审计主体可以准确迅速地识别出被审计公司的风险变化。但是,当审计主体由于敏感程度不足所以未能识别出被审计公司的风险变化,就意味着审计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不高。例如,审计主体未能识别出被审计公司的风险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无法正确识别出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据此不恰当地定义检查风险,从而设计和实施了不恰当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最终可能导致审计失败。第二,本文以实验研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更接近真实的行为决策主体,并易于控制噪音和规范环境,使得获取的数据更具有真实性。本文以决策者的性格特征和组织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强调观察对象必须符合一般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决策规律。因此,作者将具有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经验的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硕士三年级研究生作为被试,既符合一般决策者的基本要求,也基本具备实验要求的专业素质条件。实验模拟了审计风险评估过程,以观察并获得审计师进行风险评估的实证数据。实验中的风险评估过程包括了审计师的个体决策和审计项目小组的群体决策,作者收集两个阶段的实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第三,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审计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审计风险评估的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风险评估过程与个体的性格特征息息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表示: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可能会促使审计师对待工作更加自信、对待挫折更加积极,因此促使审计师的风险接受能力较高,导致其更容易接受高风险项目;反之,具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审计师的风险接受能力较低,导致其拒绝高风险项目。其次,审计项目组的讨论方式对审计风险评估决策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职业谨慎的头脑风暴方式的讨论小组可以显著提高决策主体对于风险的敏感程度,从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职业谨慎、提倡平等交流和鼓励新思维有助于审计项目小组及时捕捉到被审计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从而识别出更多的风险点。最后,采用群体决策会普遍降低个体审计师的风险接受能力,从而使得最后的审计评估决策更加保守。但是不同的小组构成方式对风险识别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只有采用具有职业谨慎的头脑风暴讨论方式才有助于改善风险敏感程度,从而提升项目组的风险识别能力。全文的行文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相关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回顾了自我效能感、群体决策和审计风险评估的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第三章,介绍本文的理论依据。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行为决策学和行为审计理论。同时,紧扣研究对象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群体决策分别与审计风险评估的关系,提出本文的三个研究问题。第四章,阐述实验过程。本文用实验研究方法验证了自我效能感对审计风险评估、群体决策对审计风险评估的两种作用机制。第五章,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采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多种检验方式回答并验证了三个主要的研究问题。另外,通过补充问卷调查,证明实验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第六章,提出对策建议和研究展望。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根据实验结论提出完善审计风险评估、提升审计决策质量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第一,本文采用跨学科研究方式,丰富了审计风险评估内容,有助于拓展审计研究视角。本文将审计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复杂的行为决策过程,从应用心理学角度和行为决策学角度进行剖析,有助于提高对审计风险评估过程的整体认识,打开了审计师风险评估过程的黑箱。第二,本文将审计主体的风险态度进行了区分,深入研究审计风险评估决策机制,丰富了审计风险与审计师行为研究的相关内容。审计风险评估依赖于行为主体的风险态度,将决策主体的风险态度划分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既是本文的研究内容,也是创新之处。第三,本文将审计项目组和审计师个体两种审计主体的行为决策进行比较研究,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的研究结论既完善行为审计理论,又对现实中的监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具有借鉴和参考的意义。第四,采用实验研究的方式为主要研究方法,丰富了审计风险与审计师行为研究方法。相比传统的审计学研究方式,实验研究具有特殊的优点。实验研究方式的采用,丰富了行为审计领域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