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儒家礼治思想为切入点,在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基本精神下,在立子立嫡、庙数、同姓不婚的制度背景下,对《礼记》中的妇女观进行分析研究。力求通过研究,明确《礼记》在冠、婚、丧、祭等方面对妇女言行进行规定的具体内容,并理清这些礼制规定的背后逻辑。同时,客观、辩证地看待《礼记》中妇女观念的积极方面,关注《礼记》中保护妇女权益的礼制规定,找寻其中蕴含的儒家人文主义关怀。全文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绪论由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分别是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及不足、“妇女观”概念的界定及本文研究方法的说明、《礼记》成书年代与成篇年代的说明、选题意义。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是分析男女有别观念产生的自然与社会原因,并从多个方面论述男女有别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儒家构建的一整套有关妇女的礼制体系,都建立在“男女有别”观念基础之上,它体现在冠、婚、丧、祭等礼制规定的方方面面。但是,儒家强调的男女有别观念与后世所讲的男尊女卑观念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研究时不能陷入误区,因此单列一节论述二者的区别。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二章,主要是从夫妇关系出发,分析《礼记》中的妇女观念。首先,《礼记》对妇女的家庭责任与义务规定得极为明确、详细,因此最先论之。其次,《礼记》并不只对妇女的义务进行单方面的规定,同时也要求丈夫应对妻有“敬”有“义”,夫妇二人应以敬相待、以义相合。最后,《礼记》中,“祔”有合祭、合葬二义,为使夫妇二人能在死后再续情义,儒家主张行祔葬之礼。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三章,主要是从母子、婆媳与翁媳、妻妾、叔嫂等家庭关系出发,分析《礼记》中的妇女观念。其中,母子关系又分以血缘维系的亲生母子关系与以礼制维系的非亲生母子关系。对慈母等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群体,儒家尽可能地保障其生存与丧葬权力,体现出朴素的人文主义关怀。婆媳关系与翁媳关系部分,《礼记》在儒家孝道思想的框架下,对妇女“事舅姑”时的应有之仪作了规定,同时强调舅姑在接受媳妇的恭敬孝顺时,也应报以同等的尊重。妻妾关系部分,《礼记》强调嫡庶尊卑之别,以保障嫡妻正统地位,以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对叔嫂关系的礼制规定,则是“男女有别”观念的集中体现。第五部分是结语,主要是对本文内容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