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创作作品潜在的成因在于作者生长的地域环境和由此形成的心理机制。迟子建创作作品潜在的成因与她生长的地域环境、心理机制的形成、以及人生经历分不开,这几种综合性的成因使她的作品以多元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生存的境遇。本论文立足于迟子建独特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生经历,结合小说文本,探讨了在特有的女性视域下迟子建的生态观和迟子建生态观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阐释了迟子建女性视域下生态观的价值以及意义。论文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女性视域下生态观内涵的界定,从女性视域中的伦理思想以及哲学反思视角,来重新解读女性在历史上遗留的从属地位,它消解了“男性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建立以关爱、尊重、反思、与爱的纽带来阐述社会的道德、关怀以及责任。同时从性别与欲望的原生态角度,进一步揭示迟子建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发现只有获得和谐,世界与自然才能达到平衡状态。第二部分:从生态叙事的视角解读迟子建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对女性以乡土范式的结构解说,通过对自然生命信仰执著的坚守、对男性二元论结构进行解构,挖掘迟子建对因传统的痼疾给时代带来的失德与冷漠持一种温和的态度,也对女性给予一种人性的关怀,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给予尊重和肯定。对当下社会生态与精神家园的空虚与浮躁用一种客观的平和心态去面对,迟子建对女性处境问题上采用“发声”的救赎方式,揭示农村妇女观念上的墨守成规和身份主体的缺失。本部分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透析迟子建在人物语言、形象、性格方面的塑造特点,发现她常常以小说中的人物立场来观摩人类的生存状态,在底层社会的悲凉中体味人间的温情。第三部分:从生态主义视域下对文化的忧虑入手,阐释地域文化对迟子建作品的深远影响。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东北特有的宗教萨满文化,促使迟子建从童年到成年有着的本土文化的深层积淀,尤其使得迟子建作品充满着泛神论的理念,这些具有泛神论特色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空灵之美。同时亲密的家庭关系也奠定了迟子建的家园意识,这种家园意识的生成使得作者生态观逐步升华。又因生长于多民族与俄罗斯杂居的白山黑水之间,多文化场域给迟子建提供了审视多民族文化的参照体系,迟子建用一种包容、温和的心态去体味多元文化场域,把每一种多元文化场域渗透到每一部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