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对康德哲学的研究一直都是从其三大批判开始,对他的宗教思想却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关注。一般认为,康德哲学可以归纳为要解决三大问题即我能知道什么,属于知识论的范畴;我应该做些什么,属于道德论的范畴;我可以希望什么,属于宗教学的范畴,这三个问题又可总结为一个问题即人是什么。因此,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是以人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即落脚于道德与宗教的反思。在集中反映道德与宗教反思的晚期著作《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一书中,康德试图建立基于理性的宗教即道德宗教,而人性善恶尤其是“根本恶”在道德宗教的思考中是一个重要而且非常独特的观点。不同于前康德时期的哲学家们,康德拒绝了他们未能彻底抛弃的经验主义的视角,将人性论以及“根本恶”的观点建立在先验的自由之根基上。先验的自由是人性论和“根本恶”的可能性基础,也成为克服“根本恶”的最终目的。不仅如此,康德在三大批判中将自由作为了一切问题的基本核心。因此,要讨论康德的人性论和根本恶的思想不能忽视对自由的讨论。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人(性)的定义向人性的评价的转变。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对人的问题经历了从科学定义向价值判断的视角转换,科学定义从经验的层面看人,使得人失去了可生成性,并不是真正解释人的方法,价值判断使得人具有了可生成性,人成为了“活”人,康德从先验自由的视阈观察人,肯定了人是自由的;第二部分,前康德时期人性本恶的思想追溯。这部分论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基督教哲学、自然主义等哲学流派的人性本恶思想,与康德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人性善恶观形成比较,突出康德对前康德时期人性善恶观的超越;第三部分,康德的自由概念与人性善恶。这部分从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康德的自由概念,并指出康德在两个自由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关于人性善恶的理论;第四部分,康德的根本恶思想。这部分分析了康德的任性与意志、准则与法则以及人性善恶观中的根本恶思想。本文力图指出建立在经验主义、自然主义、机械主义基础上的关于人性以及人的善恶观是不可信的,康德则超越了传统哲学的视野,建立起基于自由的人性以及人性善恶观,并提出“根本恶”的观点,创造性地将人的根本恶归结为人的伪善,归结为人的自我欺骗和咎由自取。而自由理论也是理解康德人性善恶以及根本恶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