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或者只是简单处理就排放到天然水体中,这表明了我国污废水排放制度管理不完善,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当存在蓝藻爆发时,对我国的饮用水处理系统和供水水质更是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含藻水的治理对我们来说更是一项非常巨大的挑战。本课题选用一种较为普遍可见的蓝藻—铜绿微囊藻进行研究,铜绿微囊藻在自然水体的生长过程中会释放藻毒素并且产生嗅味,导致水质下降。氯作为氧化剂或消毒剂被普遍应用于水处理工艺中,深入了解氯在氧化处理含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水过程中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形成规律,对于评价氧化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投氯量,反应时间,温度和混凝工艺分别研究含藻水氯化消毒过程中AOC的变化规律。藻类有机物(AOM)可以分为胞内有机物(IOM)和胞外有机物(EOM)。对于铜绿微囊藻EOM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AOC浓度曲线均先下降后上升;随着投氯量的增加,AOC浓度先下降然后上升,达到最高水平后又略微下降:然而,随着混凝剂的投加,其AOC浓度不断降低。通过本实验得出,在适当条件下,AOC的形成可以得到抑制,AOC浓度最低时的最佳投氯量为4 mg/L,反应时间为12 h,温度为20℃,混凝剂量为40 mg/L。对于铜绿微囊藻IOM的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AOC浓度曲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随着反应温度的变化,AOC浓度先下降后上升;随着投氯量的增加,AOC浓度先上升然后下降,达到最低值时再次上升,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随着混凝剂量的增加,AOC浓度不断降低。所以,AOC浓度最低时的最佳投氯量为8 mg/L,反应时间、温度以及投加混凝剂量均与含EOM水样中得出结果相同。对比铜绿微囊藻EOM和IOM可知,IOM中的AOC含量很高;EOM中AOC的含量较少。IOM中含有少量的小分子有机物和较多的大分子有机物,EOM中则相反,含有较多的小分子有机物和较少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变化投氯量的反应中,当投氯量较少时,EOM中大量的小分子有机物先被氧化分解,而IOM中少量不可被微生物利用的大分子有机物先被氧化,是得到可被利用的有机物逐渐增多。随着投氯量的增加,EOM中大分子有机物开始被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使AOC的产量增加,IOM中小分子有机物开始被氧化,使AOC浓度降低,随后再增加投氯量,难以被氧化的大分子有机物再被氧化。在改变反应时间的条件下,EOM和IOM的最佳反应时间均为12 h,而12h后AOC的产量不断增加,IOM中.AOC浓度上升幅度较大,是由于IOM中主要含有较多的大分子有机物,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同时一些不太容易与氯反应的有机物也会因为反应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而逐渐的被氧化分解。温度对铜绿微囊藻EOM和IOM的影响曲线图相似,AOC浓度均是先减少,到20℃时再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分子的有效碰撞增加,氯的消毒性也越好,对AOC的去除效果也越好,达到一定温度时,活化分子数减少,尽管消毒剂的反应速率会增加,但是能够利用的有效氯在高温条件下会降低,因此只能有效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使AOC浓度增加。投加混凝剂后,IOM和EOM中AOC浓度均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水平,说明混凝工艺对AOC的去除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