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银碳纳米杂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hua21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的质量比容量高、充放电平台低、资源丰富、安全性好等优点使其成为了最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替代材料。但硅本身存在两大缺陷:体积膨胀和导电性差。导致其寿命短、循环性差。目前,改善硅基负极的锂电性能的措施包括:纳米化,复合化以及合理的结构设计。纳米化是通过将硅的尺寸减小到纳米级别,从而减少硅在循环过程中的绝对体积膨胀和破碎。如硅纳米颗粒、硅纳米管等。复合化是将硅与碳、金属、非金属等缓冲基质复合,缓解体积膨胀,增强硅基负极的导电性。合理的结构设计指的是通过对硅基负极构筑多层次结构来容纳硅的体积膨胀,抑制SEI膜形成。其中金属银单质由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而被广泛研究。但金属银属于贵金属,银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加大不利于产业化。另外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银的嵌锂能力及其有限。所以银的大量使用还会导致负极材料容量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制备硅银碳纳米杂化材料引入碳基质,不仅有利于降低材料的成本,同时有利于形成连续的导电基质,缓解硅基负极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第二:制备超小的银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的减小有利于刺激诱导电场的产生,从而增强碳基质的导电性。第三:制备不同形貌的银纳米粒子如银纳米棒,有利于形成三维交联导电网络。本论文中重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超声分散法制备硅银负极并对其锂电性能进行研究,我们发现通过与银纳米粒子进行复合,可以显著改善硅基负极的锂电性能。但是随着银含量的增多,硅银负极的整体比容量有所下降。说明大量的银的存在会导致硅基负极的容量的降低。(2)通过简单的固化煅烧法制备银碳负极并对其锂电性能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少量的银纳米粒子的存在可以显著改善热解碳负极的锂电性能。(3)通过简单的固化煅烧法制备硅银碳负极并对其锂电性能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实验所制备的碳基质为氮参杂的碳。通过对纳米杂化材料负极的锂电性能进行表征,我们发现在硅碳负极中引入银纳米粒子可以显著改善其倍率性能,尤其是在大电流密度下,硅银碳负极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这说明银的加入显著改善了碳基质的导电性。(4)通过引入形貌调控剂,我们得到了含有银纳米棒的硅银碳纳米杂化材料。在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锂电性能表征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含有银纳米棒的硅银碳纳米杂化材料表现出了最佳的倍率性能,可能由于银纳米棒的加入有利于形成交联的导电网络从而极大地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其他文献
期刊
<正>今年9月13~15日在美国举办的第15届北美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Labelexpo Americas 2016)再创3个历史新记录:首先,17,407名标签、包装印刷专业人士参观展会,较上届展会观众
期刊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在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石墨类碳材料是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主要负极材料,理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宗旨也对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低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综合性、世界性、专业性的电力系统技术问题,因为其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综合考虑其电网现今运行方式特点、供电可
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设备的核心部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已经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如Li Fe PO4的理论能量密度约为170 Wh Kg-1,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子设备的需求。因此,急需
锂离子电池对材料的要求较高,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研究人员发现了硅基负极材料的突出价值,并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基于此,分别就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