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物资保存技术,多数产出需在短期内消耗。受此影响,社保金虽以货币形式保存了职工的劳动收益,但所换取的商品,仍来自当期产出。由此可见,养老物资将由当代职工承担。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居民人均寿命逐年增加,加之少子化政策的影响,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截至2018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人接近2.5亿,占比约17.9%;65岁以上老人为16658万人,占比11.9%,老年抚养比例为16.8%。1在当期产出中配置充足的养老资源,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但根据社科院有关资料研究分析,受到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推行的少子化政策影响,中国青年人口未来五年将净减少3000多万人,养老资源的生产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学术界普遍认为,青年职工是养老资源的生产者与配置者,青年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例愈高,养老资源供应愈充沛,反之则反是。基于这一担忧,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以西方发达国家退休制度为参照系,于2008年提出了延迟退休建议,并在学界与社会引发强烈反响,意见回馈汗牛充栋。综合分析,主流回馈意见可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强调延迟退休政策的必然性,二是突出延退的国际趋势,三是以职工视角调查延退政策的阻碍因素。本次研究,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秉持延退政策符合必然趋势的研究结论,依据现有数据,将延迟退休对职工收入的影响效应设为研究视角,以其呈现延迟退休后城镇职工的收入变化,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保障与配套措施。本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本文绪论,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路线图。其中研究背景被框定在延迟退休必然实施的框架下,以强化理论研究的应用意义。第二章,集中介绍本次研究的基础理论与相关概念,借助本章论述,研究范畴与概念界定将更加规范,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将得以夯实。第三章,从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以及退休年龄法律法规的角度,概述我国现行退休制度的现状,同时指出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概述美国、日本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延迟退休的政策,并提出这些制度政策对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经验启示。第五章,构建我国城镇职工收入的模型,同时分析延迟退休政策对职工收入带来的增收效应与减收效应。第六章,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延迟退休政策所带来的增收、减收效应,同时介绍主流的退休政策,分析不同政策对职工收入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延迟退休政策所体现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并对二者进行总结。其中,在特定条件下增加职工养老保险账户收入、劳动收入与储蓄收入,缩小部分群体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养老保障是延退政策展现出的积极影响。而消极影响主要作用在延迟退休职工自身、青年职工、低技能职工、灵活就业职工等群体中。综合分析后发现,延退政策有利有弊,要想实行此项政策,需要趋利避害,权衡利弊。第七章是关于城镇职工延迟退休的建议和对策,总结了延迟退休方案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考虑不同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考虑不同群体的初始工作年龄;考虑不同群体的工作年限及劳动贡献指数;考虑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工作年限及劳动贡献指数,给出的延迟退休具体方案建议是:采取渐进性、区别对待、广泛征求意见的延退制度;针对中老年就业群体应健全和完善劳动力保护制度;针对青年职工需避开就业压力高峰期,以促进青年职工就业;针对高科技人才,建立完善的等级证书制度。第八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在理论条件下,延迟退休政策可提升城镇职工收入”,将被总结为本次研究的核心结论。同时,将以本次研究为基础,设计保护退休职工权益的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