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天津滨海地区城市湿地重建的原理、限制因素及其生态工程技术体系,重建初期湿地土壤、水文和生物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滨海地区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1)滨海地区城市湿地重建的原理是:①必须对研究区域自然湿地的环境因子、生物组成和营养状况进行调查,使重建湿地尽可能地接近当地原有湿地的结构;②在滨海地区进行湿地重建,必须首先确定限制水生植物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③根据自然湿地的生态结构,引种少量水生植物种类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初始结构,通过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自组织能力完善重建湿地的生态结构,实现重建湿地的生态功能;④在湿地重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不同社会群体对重建湿地的需求,利用政府、企业和当地社区共同利益的实现这一湿地重建的驱动力,将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纳入到湿地重建的行动中,增强湿地恢复和重建实施的途径.(2)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将湿地重建的类型确定为淡水湿地类型.(3)提出滨海地区湿地重建的生态工程技术包括:换置盐土进行种植区土壤底质改造;铺设防渗膜控制盐分;淡水浸泡脱盐;消浪墙防护和引种少量乡土水生植物.(4)研究表明,经过16个月淡水浸泡,原盐田土壤30cm剖面C1-含量由2.1﹪降低至0.35﹪.人工种植的8种水生植物,成活率均达到98﹪以上.两个生长季后,芦苇、菖蒲、香蒲三种主要植物的生物量分别达到5440、5920、7190g/m<2>.(5)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表明:以盐分为演替梯度的四个自然湿地水体和土壤中Na<+>+K<+>为优势阳离子,Cl<->为优势阴离子.自然湿地土壤水溶性离子Cl<->和Na<+>+K<+>含量随湿地土壤中水溶性离子总量的增加而增大.以水分为梯度的自然湿地样带土壤分析结果表明,无表面积水到渍水的交错区土壤水溶性离子、营养元素含量变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