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1968年普利策奖得主的威廉·斯泰伦是现代美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南方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苏菲的选择》于1978年出版。正是凭借着该书的发表,斯泰伦斩获了198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而该书也被兰登书屋评选为“20世纪100部英语小说”之一。此外,它被认为是西方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并被美国多所大学列为必读作品。自出版之日起,该小说便引起国内外众多评论家的注意。不少评论家以及学者从女性主义、创伤理论、精神分析、主题学分析、权力与对话理论、叙事学等角度对该小说进行分析和阐释。个别学者也曾从弗雷泽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以及荣格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但是到目前为止,仍鲜有人从圣经原型角度对小说进行全面分析。本论文以弗莱的圣经原型批评为理论基础,对《苏菲的选择》与圣经文化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客观性分析,通过《苏菲的选择》同《圣经》的引证和对照,旨在探寻《苏菲的选择》的深层含义,揭示斯泰伦创作思想中的宗教意识,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书的解读作进一步地补充。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作者、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介绍以及弗莱关于圣经原型的基本观点。第二部分将主要探讨苏菲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形象背后的圣经原型。苏菲集夏娃、背叛者犹大和殉教者形象于一体:苏菲如同夏娃一样,不仅是父权思想和父权社会压迫下的受害者,而且是一位中介化的母亲,在犯罪和赎罪中轮回;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她不惜成为犹大,背叛自己的道德和良心;作为殉教者,她的死亡与基督殉教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通过以上探讨,读者从而能够对苏菲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入。第三部分探讨该小说中的几个主要意象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包括小说中最大的意象—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及反复出现的十字架和赞美歌。第四部分主要根据圣经的叙事策略探讨《苏菲的选择》中的U型叙事模式。通过以上分析,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观点并得出结论:《苏菲的选择》一书是斯泰伦对《圣经》创造性地继承和创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