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学术界对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某些比较研究,但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研究深度上都与这两个大国的重要地位不相称.事实上,对于中印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社会情况复杂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单纯的经济学分析收效甚微,必须从经济、历史、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采用制度分析方法,系统地、综合地比较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是必要的.中印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战略".由于大国在选择发展战略时面临的问题远较小国(地区)复杂,因此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当时事实上不可能有其他选择.而计划经济体制是实行"赶超战略"的国家在资本稀缺条件下的理性选择.虽然"赶超战略"使印度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但由于与之相应的宏观政策环境、资源配置制度,尤其是微观经营机制没有像中国那样完全建立起来,其工业化绩效小于同时期的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印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日趋明显.两国都认识到有必要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中国大规模的经济改革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已展开.而尽管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某些调整,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91年才开始.中国经济改革的绩效也远远超过印度.这可以从农地制度、政治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等方面得到解释.非正式制度也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居于主导性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意识形态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中国不断的革命过程中,儒家意识形态逐渐解体,这在客观上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利大于弊.如果中国能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有益的内容,将能更好地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确立起来,即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更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印度的传统文化以印度教为主体.至今印度教价值观仍在印度根深蒂固,这阻碍了印度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在21世纪初期的发展速度将继续领先于印度,但中印两国的经济都将继续发展,两国双边经贸关系也会有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