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金融”高度契合,“互联网金融”为各个领域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市场,彻底改变了大众的日常消费、理财、支付等方式和理念,加剧了银行跨业、同业竞争,加速了互联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客户分流,商业银行吸储揽息压力倍增,互联网企业产生外部“竞争效应”冲击着商业银行“存、贷、汇”业务,降低了银行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压缩了银行业盈利空间,商业银行面临着“金融脱媒”和“被边缘化”的困境。由于利息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而非利息收入发展程度较低,收入多元化水平对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绩效的提升有限,因此,商业银行迫切希望转型创新,通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成本、寻求相互合作等方式,拓展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渠道,提升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首先对互联网金融、收入多元化和经营绩效等理论进行分析概述;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等带来的影响,以及对银行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以及净利润等带来的竞争和冲击效应。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100家商业银行2010-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收入多元化指数”,采用动态GMM的估计方法,验证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收入多元化指数以及两者的交乘项等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外部“竞争效应”超过了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改革创新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收入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带来负向影响,但不显著。(2)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小型银行绩效水平的冲击程度要比对大型银行绩效水平的冲击程度更严重;收入多元化正向影响大型银行的绩效水平,但不显著;收入多元化负向影响中小型银行绩效水平,也不显著。(3)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与收入多元化指数的交乘项对各类银行的经营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这说明,随着金融科技创新渗透力的增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提升银行收入多元化水平,最终将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如何通过收入多元化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