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逐渐成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城市作为创新要素的空间载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知识经济时代,探究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规律、网络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发展规划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创新合作相关文献基础上,以浙江省90个县级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17年城市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浙江省城市群创新网络。同时借助Arcgis10.2、UCINET、VOSviewer、Stata12.0等相关软件,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法、计量分析法等手段,探究了浙江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整体空间演化、凝聚子群等特征;利用QAP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了创新网络结构的演化机制;接着基于双边城市属性、邻近性动力和网络属性构建空间互动模型,通过负二项面板回归对造成城市创新合作差异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政策建议,为浙江省区域创新规划提供了参考。研究发现:(1)浙江城市群创新网络整体结构趋于复杂化,创新合作平均水平较低但呈上升趋势,网络拓扑结构逐渐呈现无标度性,小世界性表现强劲,创新主体选择创新合作对象时存在择优链接性,知识溢出具有空间依赖性。整体网络呈现“单中心辐射、局部网络化”的空间格局,等级层次性显著,杭州市各区占据浙江省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核心地位,环杭州湾地区创新发展较优。(2)在浙江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形成和演化进程中,地理距离依旧是城市间创新合作的重要考虑因素,呈显著负相关作用;技术邻近对创新网络演化有一定正向推动作用但显著性较弱;认知邻近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工业结构相似度越高对城市间知识溢出越有利;制度邻近对创新网络演化影响态势不稳定,两者间存在类似“U”型曲线关系。在双边城市环境属性方面,经济规模、教育水平、政策支持对城市间创新合作起显著正向作用;地理邻近性、边界相邻、技术邻近性与城市间创新合作强度呈显著正相关性;认知邻近性与城市间创新合作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且现阶段正处于“U”型左侧,恰当程度的认知邻近有助于城市间创新合作开展;制度邻近性与创新合作间呈现正“U”型曲线关系且现阶段处于“U”型曲线右侧;网络结构和网络特征属性对城市间创新合作均有正向效应且网络属性影响更倾向于整体效应。(3)区域创新系统中,城市创新要素投入通过改善创新生产的内部创造过程推动节点创新绩效提升,城市网络中心性则依托创新网络,通过提升城市节点的外部吸收能力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其中较高的度中心、介数中心性和邻近中心性均有利于城市节点创新绩效提升。区域吸收能力有助于城市节点更好地发挥网络中心性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推动作用,是城市节点自身创新能力提升的“助燃剂”。(4)浙江城市群创新网络中心性呈现“一超多强”态势,杭州市西湖区占据创新网络的核心地位,高网络中心性地区在空间上呈现集中态势,杭州市各区逐渐成为创新网络中心。各城市节点中心性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性,“高-高”演化类型持续聚集在杭州市地区,空间锁定效应强势,“抱团”分布现象显著。创新绩效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梯度格局态势,创新发展等级高值区呈“嘉兴-湖州-杭州-宁波”核心走廊及“杭州-绍兴-金华-温州-台州”次核心走廊的分布,创新发展等级低值区呈“连片”状分布于浙西南地区县市。目前浙江省创新空间格局分布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扶持政策以及交通区位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文章总结归纳研究的不足和意义,并据此提出优化整体网络结构,发挥网络整体推动效应,优化城市间多维邻近性水平,完善创新发展规划,以优带劣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