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补齐现实短板的重要环节,《基础》课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实践教学决定的。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湖北地区5所高校的师生进行调查访谈发现,当前《基础》课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惑,这些现实困惑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的条件稀释难以保障、形式单一且实施过程不完整、内生动力机制不健全。产生上述《基础》课实践教学现实困惑的主要原因是实践教学投入不到位、管理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为此,提出破解实践教学现实困惑的对策为构建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即课时投入保障、经费投入保障、基地投入保障;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即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创新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即确定科学评价理念、构建评价基本原则、改革唯GPA评价、建立总结反馈制度。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湖北地区5所高校的师生进行调查访谈发现,当前《基础》课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惑,这些现实困惑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的条件稀释难以保障、形式单一且实施过程不完整、内生动力机制不健全。产生上述《基础》课实践教学现实困惑的主要原因是实践教学投入不到位、管理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为此,提出破解实践教学现实困惑的对策为构建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即课时投入保障、经费投入保障、基地投入保障;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即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创新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即确定科学评价理念、构建评价基本原则、改革唯GPA评价、建立总结反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