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模型的建立及一株蜡样芽胞杆菌的鉴定和毒性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kao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合适的感染宿主模型对于研究人类病原细菌的致病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和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因其背景资料丰富、繁殖快、操作方便简单等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研究病原细菌致病机制的新模型,在鼠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细菌毒力因子的鉴定以及宿主抵抗微生物感染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等研究中已得到了成功应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Lm)是一种无芽孢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通过摄入污染了Lm的食物,能使人和动物罹患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引起骨髓炎、脑膜炎、心肌炎、孕妇流产以及产褥感染等疾病,死亡率20%~30%或者更高,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关系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已有文献报道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和果蝇来研究Lm的致病性,然而不同实验室的结果相差较大,甚至截然相反。PrfA(Positive regulatory factor A)是Lm中调控绝大多数毒力基因转录表达的重要毒力因子,在细菌侵染宿主并导致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失其编码基因prfA将极大降低该菌的致病能力。为了探究秀丽隐杆线虫和果蝇是否适合作为Lm感染的宿主模型,本研究通过比较Lm野生株EGDe和不同毒力的PrfA突变株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致病能力,以及比较喂饲和显微注射这些细菌对果蝇的侵染能力,从而建立适合Lm感染的宿主模型和操作方法。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好氧性、在厌氧条件下也能很好生长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灰尘、污水、动物肠道以及各类生熟食品中。根据我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统计,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所有食物中毒事件的4.0%,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第四位。本论文对实验室分离得到一株蜡样芽孢杆菌进行了形态和生化鉴定,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和果蝇为感染模型,对其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以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线虫不适合作为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病机制的模型本研究用Lm野生株EGDe和PrfA突变株(包括弱毒株△prfA、毒力回复株+prfA和高毒株+prfA*)喂饲秀丽隐杆线虫N2,并以线虫的良好食源大肠杆菌OP50以及非致病的无害李斯特菌(Listeria innocua)作为对照,检测Lm对线虫发育周期、寿命和产卵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以无害李斯特菌、Lm野生株以及PrfA突变株为食时,线虫的产卵数虽有所下降,但线虫不仅能够正常产卵,而且其发育周期和寿命均较以OP50为食时显著延长(P≤0.05);线虫体表和消化道中均可检测到大量李斯特菌,但粪便中的活菌数极少。以上结果说明Lm不能杀死秀丽隐杆线虫,对线虫也没有显著致病性,不适合作为研究Lm致病机制的感染宿主模型;而Lm可在线虫体表和消化道存在,暗示Lm可借助线虫在土壤环境中生存和传播。同时,为了研究线虫体内环境是否会对Lm的生存产生影响,我们用△△prfA和野生型EGDe分别喂饲线虫,并将粪便中的细菌扩大培养后,再次喂饲线虫,如此反复10代,随机挑取20个在线虫体内传代的细菌提取基因组,测序检测SigB的蛋白质结构是否有变异。SigB因子是Lm中主要的压力胁迫因子,与Lm在高渗透压、高温、低温、氧化环境、低pH、高胆汁酸盐等环境胁迫压力下生存密切相关。结果显示:野生型EGDe经在线虫体内传代后,有3个克隆的SigB的氨基酸序列同时发生了两处突变,即苯丙氨酸突变成亮氨酸和组氨酸突变成酪氨酸,但三级结构预测显示这两处突变没有造成SigB蛋白质结构的变化;而在线虫体内传代了 10代的△prfA,有5个克隆的SigB的精氨酸突变成了赖氨酸,三级结构预测显示该突变造成了 SigB蛋白质结构较大的变化,暗示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可能导致SigB蛋白质功能的变化。以上这些SigB氨基酸序列的突变可能是Lm为适应秀丽隐杆线虫肠道这样一个压力胁迫环境而做出的调整的结果,其可能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二、果蝇可作为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侵染机制的模型与秀丽隐杆线虫一样,使用果蝇作为研究宿主-病原菌相互作用的模型时,首先需要让病原菌感染果蝇,使其致病。感染果蝇可通过喂饲病原菌(喂饲法)和直接将细菌注射到果蝇的体腔(显微注射法)两种方式。喂饲法简单经济,但只有少数几种菌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感染果蝇;注射法需要特殊的注射仪器和一定的技巧,但感染率很高。目前大多数病原菌都是通过这种感染果蝇。本实验比较了喂饲和显微注射Lm两种方法对果蝇的致病能力。在喂饲实验中,我们将Lm野生株EGDe、PrfA缺失株△prfA、PrfA蛋白组成性高表达突变株+prfA*三种菌株分别在改良的果蝇培养基中培养并喂饲果蝇W1118。结果显示:与在无菌的果蝇培养基上生长的果蝇相比,用Lm三种菌株喂饲果蝇时,果蝇的发育周期显著延长(P<0.01),产卵数显著降低(P<0.01),但成蝇鲜重、蛹鲜重和孵化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同时不同毒性的Lm菌株对果蝇的致病性没有显著区别,表明喂饲法感染果蝇的致病效率不明显。而使用显微注射方法分别向果蝇W1118体腔注射了以上Lm三种菌株后发现:毒力最低的△prf4不能感染果蝇而导致果蝇死亡,而野生株EGDe和毒力最高的+prfA*均能感染果蝇而导致果蝇死亡,果蝇生存时间分别为(8.5±0.9)天和(6.9±0.6)天;+prfA*在果蝇体内增殖迅速,72h后达到了(4.3±0.5)×1010,而EGDe为(1 ±0.2)× 1010,表明显微注射法可使Lm感染果蝇,且其感染效率随毒力因子增强而增加。该结果证明果蝇可以作为研究Lm致病机制的宿主模型,但是感染途径不能通过喂饲方法,而必须直接注射Lm到果蝇体腔。三、一株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定和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和果蝇为感染模型对其毒性的研究蜡样芽孢杆菌是食品中最常检出的食源性病源微生物,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对实验室分离得到一株蜡样芽孢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该菌在LB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较大,表面粗糙,扁平,圆形或近似圆形,呈毛玻璃状或融蜡状;有芽孢,无伴孢晶体;葡萄糖试验、木糖-甘露醇试验、动力-硝酸盐试验、3%过氧化氢酶试验、甲基红试验(M.R.)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P)均为阳性,西蒙氏柠檬酸盐试验为阴性;16S rDNA序列与NCBI公布的Bacillus cereus strain ZM01、BBacillus cereus strain AY01、Bacillus cereus strain L90相似性均达到99%以上;PCR能检出该菌具有蜡样芽孢杆菌肠毒素FM基因(entFM)、非溶血性的肠毒素Nhe基因(nheA、nheB和nheC、高度特异性的旋转酶B亚基基因(gyrB),以及细胞毒素K基因(cytK。以上结果证明该菌无论是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特征都与典型的蜡样芽孢杆菌一致,表明该分离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同时,本实验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和果蝇对其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分离株能通过显微注射法感染果蝇,并在5-7天内导致果蝇死亡;以该分离株喂饲秀丽隐杆线虫N2,也可导致线虫在50小时内死亡。该结果不仅表明该菌具有很强的毒性,而且暗示秀丽隐杆线虫和果蝇可作为研究其致病机制的模型。
其他文献
天然药物作为药物研发中先导化合物的来源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目前临床用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植物来源的,如紫杉醇、喜树碱、青蒿素等。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植物
多电平逆变器具有输出波形谐波含量低、开关器件承受电压应力小、开关损耗小等优点,成为高压大功率领域研究的热点。文本以NPC/H桥型五电平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调制策略进
1.采用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由不能水解淀粉、细胞生物最低、只抗Cu、钨硫蛋白(MT)中cys含量高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单倍体BD101-25和具淀粉水解能力、细胞
近几年来,随着对电网要求越来越高,投资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十年,随着第一代微机型继电保护投入使用年限的临近,全站综自改造项目不断增多,一大批变电站进入到在原有的一次系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对确保其电力网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日益开放的电力通信网络、标准化的智能变
本文以独立光伏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充放电电路,对拓扑结构、最大功率跟踪(MPPT)、超级电容充放电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文中分析了系统的能流
微电网是由众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和负荷构成的一个小型的发电系统,它具有抵御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大的能力,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效益。本文把超级电容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