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国际关系理论把国家看作是国际社会主要的行为体和最小的行为单位,研究的重点自然也是国家的行为而不是个人的行为。国际关系的研究议题也较少涉及人类个体。因此,国际关系理论一向被认为是性别中立或与性别无关。然而,这一状况由于女性主义理论的介入而被打破。20世纪80年代末,女性主义将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分析视角来研究国际关系,首次把性别问题引入国际关系的研究。透过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女性主义发现,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并非是性别中立,而是带有性别偏见的。在女性主义者看来,国际关系领域长期被男性占据和统治,无论是国际政治实践,还是学术研究,男性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一状况导致国际关系理论处处体现着男性特征,包括男性经验、男性价值观、男性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与此相反,与女性相关联的这一切则被贬低、被轻视,甚至被完全忽视。女性主义认为,这种带有性别偏见的国际关系知识由于缺乏女性的经验和分析视角,一定是不完整的、片面的。因此,女性主义者对带有性别偏见的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试图修订和补充传统理论所存在的性别缺陷。1988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通过其“妇女与国际关系”专刊在国际关系领域首次明确提出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之后十年,1998年,由我国学者王逸舟在其专著中将这一理论首次介绍到中国。从提出至今,前后不足二十年的时间,但是各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们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开始的指出传统理论的性别缺陷,即女性的缺失,到尝试将女性加入到国际关系中来,再到试图从根本上改造以等级制和排他性为特征的二元对立的男性中心主义知识建构方式以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表现。尽管女性主义受到了来自各方的种种质疑和指责,处于不被主流理论认可的边缘地位,离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还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尝试毕竟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他们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已不容忽视,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意义对于国际关系学本身的发展来说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工作。本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国际关系女性主义思潮发端于20世纪60、70年代,它的诞生与以下几个背景因素是分不开的:一是国际妇女运动和女性主义学术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别理论的提出,为国际关系女性主义思潮产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基础和理论准备;二是国际关系的现实推动了国际关系女性主义思潮形成和发展;三是对既有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指现实主义)的批评,以及对新的理论学说的探索和成果提供了国际关系女性主义思潮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创立伊始,国际关系女性主义理论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但所获得的成绩也是令人振奋的,从开始被普遍排斥到逐渐被接受,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一理论的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该理论的主要流派。女性主义国际关系流派依照它们各自的政治取向划分,大体有四个主要流派,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另外还有文化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及生态女性主义等非主要流派。各种流派所呈现的研究方向和观点既相互交叉,又存在着差异。第三部分阐述了国际关系女性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和理念。女性主义在对传统理论进行性别剖析的同时,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女性自身的经验和立场提出了自己的概念和理论。例如,女性主义学者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更广泛的人性思考出发重新定义了现实主义的权力、安全等概念,提出了强调合作而非冲突的“赋权”的概念,用包含有社会性别安全的“人类安全”观替代了现实主义的“安全困境”,还有更具开放和包容性的“移情合作”、以及“个人的即是国际的”的理念,这些经过修正的概念和理论模式不仅弥补了现实主义的理论缺陷,而且有助于解决现实主义已无力应对的从经济相互依存到环境恶化等日益多元化的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其他国际关系理论的关系。女性主义思潮在反思、挑战传统理论的过程中,不断的受到来自传统理论及其后继学派的诘问和攻击,在与对方争论和碰撞的互动中,与国际关系各学派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女性主义对新旧现实主义的批判最为强烈,从其人性论的哲学基础、权力论、国家中心学说、零和的安全论,等等,两者无不相左。较之现实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与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却有着相似和相通之处,并且存在着相互结合的可能性。第五部分论述了国际关系女性主义思潮的贡献、局限及其发展前景。随着国际关系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社会性别概念被引入国际关系领域,透过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女性主义学者发现了传统理论中蕴含的性别缺陷以及对女性的偏见,他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试图纠正这一缺陷,与此同时也将以往被忽视的议题添加进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但是,我们也看到国际关系女性主义思潮自身也暴露了一定的缺陷。例如,理论本身的完整性、系统性还很欠缺,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矛盾和困境,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如此,该学说强大的包容性以及强调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其能够不断地自我修正,不断地趋于合理和完善。第六部分简述了国际关系女性主义思潮带给中国以及中国妇女的影响,并提出了构建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设想。国际关系女性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国际关系学界女性主义学者正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汲取西方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并结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特点和妇女解放运动的特殊性,努力构建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尽管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至今不足20年的时间,还处于不被主流理论认可的边缘地位,但是其所取得的成绩已不容忽视。女性主义学者作出的探索和尝试,不仅仅拓宽了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为推动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国际政治研究和决策的主流,让更多妇女进入公共领域,尤其是国际关系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