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汉平原当代民居近几年更新的速度特别快,现状犹如沉积岩中的标本,清晰的反映出农村匠人和居者在长期探索中不断尝试的痕迹。但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新民居丢掉了原型,陷入对城镇模式的盲目模仿,丧失了自我定义的话语权;新聚落摆脱了群体意识的限定,单体以自我为中心而布局,聚落失去了核心、缺乏凝聚力和认同感。当地当代民居更新的症结在哪里?该如何救治?正是本文的重点。
本文分五个章节来阐释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对象、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后续各章的论述建立完整清晰的背景;
第二章以社会学的角度论述自然、人文、衣食住行等背景因素对民居更新的影响,描述当地各时期的典型民居、并以类型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断代分析,归结“民居是居民物化的需求”是民居更新的原动力;
第三章以类型学的方法对典型民居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态的更新进行比照分析,推断民居的现状是居民在需求的推动下自发模仿与类推的结果,要避开更新的误区必须有正确的引导、有学者的介入;
第四章抓住当地民居营建“分期施工”这一特征,以大量的工匠访谈为支撑,剖析现行的“户主—工匠”体系的优缺点;同时,追踪民居更新过程中资金的流向,提出控制建造成本的途径。以其它学者的研究为基础构建新的匠作制度:“户主—工匠—学者”体系;
第五章总结江汉平原当代民居的更新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让原生态的自发更新走向有意识的自觉更新;简述当地当代聚落更新的趋势,及其对民居更新的影响,呼吁学者关注普通村落、普通民居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