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十二指肠乳头是胆管、胰管汇聚在十二指肠的特殊解剖部位,其病变包括慢性炎症、腺瘤、腺癌,其中慢性炎症及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恶变率较高。传统对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治疗以外科为主,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病害的切除手术。近年来,内镜下切除术对十二指肠乳头的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治疗已见报道,其优势在于微创和整块切除病变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病理依据,但比较内镜切除和外科手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早期病变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了2004年4月到2013年4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34例内镜和同期24例外科手术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早期病变进行回顾性研究,内镜组术前评估和外科术后病理未侵及胰胆管,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安全性、花费和随访结果,旨在为十二指肠乳头病变优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4年4月至2013年4月临床资料完整的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患者病历资料;同时查阅同期的所有外科切除的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病理结果,结合临床资料筛选出病变未侵及胰、胆管、小肠其它部位,无全身其他器官转移的病例纳入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34例)和外科治疗组(24例),后者包括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16例)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两组比较的主要指标包括完整切除率、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发生复发或转移的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胆漏、胰漏、坏死性胰腺炎、腹腔与消化道出血、腹腔内感染与脓肿、胃排空障碍和十二指肠梗阻)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及生存质量(体重减轻、消化不良、胆系感染、胆管占位)。次要指标包括人口学资料和症状评估(存在的主要症状、首发症状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等。 结果: 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内镜切除患者与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相比,疗效方面相似,包括完整切除率(30/34 v.s23/24,P=0.392),随访生存率(21/28 v.s14/20,P=0.701),随访复发率(8/31 v.s1/18,P=0.131)和转移率(1/31 v.s4/18,P=0.054),术后发现复发或转移的时间(月)(11.57±4.29 v.s25.80±7.91,P=0.224)。术后病理分型(腺瘤、原位癌、腺癌)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24/34,6/34,4/34 v.s11/24,16/24,7/24)(P=0.1325)。外科手术术中出血量204.17±104.12毫升,术中输血有1人,术中输血率4.17%;内镜下切除术中存在出血或渗血,根据观察无明显出血,更无术中输血。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胆漏和胰漏发生率(0/34 v.s1/24,P=0.414),坏死性胰腺炎(3/34 v.s0/24,P=0.260),术后出血(7/34 v.s3/24,P=0.499),腹腔内感染和脓肿(0/34 v.s1/24,P=0.414),胃排空障碍和十二指肠梗阻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于术后发生时间(天)(4.30±1.274 v.s9.60±5.202,P=0.1031)。共随访到31例内镜治疗患者和18例外科手术患者,两组术后远期并发症无显著差异:胆道感染(8/31 v.s7/18,P=0.338),胰腺炎(7/31 v.s2/18,P=0.454),胆道梗阻(6/31 v.s3/18,P=0.100),体重减轻(11/31 v.s8/18,P=0.535),厌食、脂肪泻等消化不良症状(10/31 v.s10/18,P=0.110)。内镜切除患者的住院天数少于外科手术(22.79±2.84 vs.31.04±3.38,P=0.034),内科住院费用(人民币)少于外科(66176.3±20513 v.s96878.5±24415,P=0.042),内外科平均每日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2744.79±2246.70v.s2875.35±1900.61, P=0.812)。 结论: 对于十二指肠乳头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内镜切除和外科手术疗效相同。但外科手术创伤大,Whipple手术治疗的8名患者(1/24,33.3%)接受不必要的创伤和消化道重建;而内镜切除可以组织学完全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率达88.2%(30/34),术后复发率与外科相仿,但创伤小、出血率低、住院时间短、花费少,显示微创治疗的优势,是局限在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更安全、有效和成本效益更好的治疗方法。此外,内镜下切除的病变可提供充分的病理依据,指导下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