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感染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其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据估计,世界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已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其中90%为潜伏性感染。2009年,全球已感染结核病人数达1400万人,有940万人新增病例,130万人死于结核病。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和蔓延,尤其是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和广泛耐药菌株(XDR)的出现,使结核病治疗成本高昂,临床用药也更加困难。世界卫生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DOTS方案,使世界上结核病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全球感染结核病的总人口仍在增加,而且DOTS方案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临床上使用的抗结核药物种类有限。同时,DOTS方案虽然与过去相比治疗时间已大为缩短,但仍长达6个月,长时间治疗使病人很难坚持用药,这也是耐药结核菌株的主要来源之一。发现和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来应对结核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全球严峻的结核病感染形势,已变得越来越紧迫。本文以化合物库高通量筛选的一种新型抗结核先导化合物T8011为研究对象,在体外抑菌实验中,发现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有明显抑制效果,经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筛选到其可能的作用靶蛋白为莽草酸脱氢酶(SD)。SD是催化莽草酸代谢途径第四步反应的酶。作为莽草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SD是低等生物存活所必需的,而哺乳动物不具有莽草酸途径。这一特征使得莽草酸脱氢酶(基因为aroE)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药靶。本文构建了过表达莽草酸脱氢酶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菌株,通过比较重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对T8011的MIC有无变化,来验证SD是否为T8011的药靶。结果显示两者MIC无明显差异。结合体外酶活抑制实验,表明莽草酸脱氢酶可能不是T8011的作用靶蛋白。为继续寻找T8011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靶标,本文利用双向电泳技术2-D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 TOF/TOF),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来,研究T8011处理结核分枝杆菌H37Ra前后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发现,共有32个差异蛋白斑点,并对其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23个蛋白质。通过数据库检索分析,有7个蛋白成功匹配,确定这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中有6个上调表达,分别为MtrA、Rv0504c、烯酰基辅酶A水合酶、热激蛋白X、腺苷酸激酶、3-羰酰基-酰基转运蛋白合成酶II,6个蛋白中有5个蛋白参与了信号转导,耐缺氧、腺苷酸磷酸酯代谢、脂肪酸代谢等生理过程;1个下调表达,即硫醇过氧化物酶,它参与了胞内过氧化物的清除。7个蛋白中有一些具有成为药物靶标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