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黄羽肉鸡为实验素材,通过模拟油乳剂疫苗免疫程序,研究白油对肉鸡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抗氧化性的影响;建立鸡肉中白油残留(正烷烃)的尿素络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检测方法,并据此方法研究鸡肉中白油残留的消除规律,为鸡肉中白油残留检测标准的制定,家禽生产中科学合理使用油乳剂疫苗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白油对肉鸡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只1日龄黄羽肉鸡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重复10只。按照免疫程序,分别在第7d、10d、14d、21d和30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活疫苗组进行活苗滴鼻并注射生理盐水,油乳剂组注射油乳剂灭活苗,白油组注射白油。第42d,每组随机选取20只肉鸡进行样品采集,测定了胸肌和腿肌pH、胸肌和腿肌剪切力、胸肌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白油组的胸肌和腿肌pH、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胸肌、腿肌剪切力无显著差异(P>0.05),白油组鸡肉中肌苷酸及校正肌苷酸含量均无差异(P>0.05),但肌苷含量显著升高(P<0.05);白油组肉鸡血清的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含量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油乳剂组(P<0.05),但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油组血清抗氧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揭示:白油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的清除和肌内脂肪的蓄积,显著提高肌苷分解为次黄嘌呤的过程,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血清的抗氧化性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劣化了鸡肉品质。2、建立鸡肉中白油残留(正烷烃)的尿素络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检测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了尿素络合的净化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条件的优化。净化后的样品经Agilent DB-1ms毛细管柱(60.0m×0.25mm×0.25μm)程序升温分离,升温程序:100℃保持1min,20℃/min升温至200℃,8℃/min升温至320℃,保持5min;质谱按照全扫描/选择离子监测同步采集数据,定量离子(m/z)分别为226.0、240.0、254.0、268.0、284.0、292.0、310.0、324.0、338.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肉样品提取的最佳方法是机械震荡萃取2次(0.5h/次),络合时样品最佳的溶解试剂为二氯甲烷,最佳络合温度为4℃,络合物最佳洗涤试剂为异辛烷;白油中9种正烷烃在线性范围为200μg/L-5m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空白样品添加回收率为65.16%~91.25%,相对标准偏差为2.23%~12.50%,检测限和定量限达到25μg/kg和50μg/kg;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应用本方法可以实现对鸡肉中白油残留(正烷烃)的定性定量分析,且具有灵敏、准确的特点。3、鸡肉中白油残留(正烷烃)的消除规律的研究。选取50只15日龄的黄羽肉鸡,胸肌分别注射0.5mL白油后,测定第3d、7d、14d、21d、28d、35d及42d胸肌中白油残留量(正烷烃)的变化,研究正烷烃在鸡肉中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注射白油后,胸肌内正烷烃的残留逐渐消除或者迁移;在免疫后0~7d内各个烷烃残留量下降速度相对较快,尤其短链烷烃在该时间段内下降量和下降速度都达到了最高值;在免疫后42d内,短链烷烃的残留量已降至检测限以下,而长链烷烃仍有检测值,且相对于短链烷烃而言,长链烷烃整个消除曲线都呈平缓下降,在鸡肉中消除或者迁移所需时间比短链烷烃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