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社会处在一个西学东渐、中外碰撞的特殊历史时期,近代文学的发展便是伴随西方文化的涌入而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新语句、新名词、新意境等通过翻译走进中国,尤其是作为文学最高形式的诗歌,受到外国诗歌的影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嬗变与转型,走过了“新学诗”、“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四个近代化历程,完成了古典诗歌向现代诗歌的过渡。在诗歌近代化的过程中,翻译诗歌与近代诗歌创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外国诗歌翻译推动了近代诗歌的创作,成为近代诗歌创作的有益借鉴,作家从翻译诗歌中汲取养料,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多方位视角,诗歌创作又反过来作为翻译诗歌的指导和补充,使得近代诗歌创作在观念、内容、主题、形式、语言、风格、审美等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本文尝试从翻译诗歌的萌芽、发展、繁盛三个时期来探讨翻译诗歌与近代诗歌革新过程的互动关系。第一时期,翻译诗歌虽未对“新学诗”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新学诗”开始大胆引入新名词,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诗学观念的诞生,是对旧诗的第一次变革,打破了古典诗歌的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第二时期,“诗界革命”蓬勃发展,“新派诗”应运而生,外国习俗、异邦风物、轮船电报、进化平等皆可入诗,语言趋于通俗化,加快了诗歌面向世界的步伐。南社作家苏曼殊、马君武等既是诗人又是翻译家的双重身份对翻译诗歌与诗歌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得最为明显,在中外诗歌互动交流中起到了连接、沟通与中介作用,能够直接地实现翻译诗歌和诗歌创作的互动。革命派诗人秋瑾、高旭等创作“歌体诗”,在节奏韵律、句式语言方面均有所突破,呈现了自由化、通俗化、散文化、口语化的倾向。第三时期,在近代诗歌自身发展与外国诗歌的滋养作用下,白话诗的产生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完成了诗歌近代化历程,为诗歌现代化进程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近代翻译诗歌与创作诗歌互动关系的发掘与探讨,有利于具体认识翻译文学在近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位置和独特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近代文学的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