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非手术治疗后声带活动改善情况与生存预后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否可以作为预测下咽癌预后的预测因子,是否可以为挽救手术时机提供线索。[方法]研究纳入2009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下咽癌患者中接受治疗前存在声带活动障碍并且选择非手术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方案的病例,共78例下咽癌符合纳入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在非手术治疗前后均接受声带活动状态评估。声带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2038、81902503);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RC-HL-00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6-12M-1-001); 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LC2017L04,LC2020A30,L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非手术治疗后声带活动改善情况与生存预后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否可以作为预测下咽癌预后的预测因子,是否可以为挽救手术时机提供线索。[方法]研究纳入2009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下咽癌患者中接受治疗前存在声带活动障碍并且选择非手术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方案的病例,共78例下咽癌符合纳入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在非手术治疗前后均接受声带活动状态评估。声带活动状态分为正常、活动受限和固定。回顾性分析比较声带活动改善患者与声带活动未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研究结果]56例(71.8%)患者在经过非手术治疗后声带活动状态有所改善。声带活动未改善与5年无病生存率(P=0.005)、5年无复发生存率(P=0.002)和5年总体生存率(P<0.001)下降显著相关。如果将声带活动未改善作为1年内局部复发的预测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9%和87.5%。多因素分析表明声带活动改善(P=0.006)和挽救手术(P=0.015)都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声带活动改善是预测下咽癌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非手术治疗后声带活动障碍同前或进展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不良预后。[研究目的]不可切除的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晚期甲状腺癌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临床上急需找到更多有效的靶点改善患者预后。不少研究已经发现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TSS)在多种癌种中通过不同途径促进肿瘤进展,其中在口腔癌中CTSS有潜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但是CTSS与甲状腺癌、其他头颈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目前尚无报道,是否存在应用前景仍需要进一步探究。[方法]本研究从TCGA官网和UCSC Xena官网下载截止2022年3月的公共癌症数据,包括样本基因表达数据、临床特征和生存数据,使用R语言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探究CTSS是否与甲状腺癌、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通过绘制Corrplot热图分析甲状腺癌、头颈鳞状细胞癌中各种组织蛋白酶家族成员之间的相关性。通过GSEA软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探究CTSS下游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通过对组织芯片进行CTSS免疫组化染色,验证CTS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是否存在表达差异。体外实验验证CTSS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表型的影响。[研究结果]CTSS在甲状腺癌样本中呈现高表达,并且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以及转移范围存在正相关;CTSS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样本中未发现差异表达,但CTSS表达水平和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在甲状腺癌、头颈鳞状细胞癌中,CTSS与多数组织蛋白酶家族成员存在同步表达情况。在甲状腺癌病例中,CTSS表达可能参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CTSS免疫组化染色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96.5%。抑制CTSS表达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抑制、迁移抑制,提高癌细胞凋亡细胞比例,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进程。[结论]CTSS在甲状腺癌中表达上调,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诊断特异度高、敏感度高,存在诊断应用价值。细胞系水平验证CTSS高表达促进癌细胞恶性表型,提示CTSS可能与肿瘤进展相关,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是一种低成本且易于获得的炎症指标;然而,ALC对TOF患者预后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确定术前ALC对小儿TO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和结果: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
基础部分第一部分 兔神经毁损性阻滞术后的神经损伤和再生:激光消融对比化学消融目的:探讨基于激光消融的神经毁损性阻滞术相比基于无水乙醇化学消融的神经毁损性阻滞术,是否能造成更为彻底的神经毁损,从而延长神经再生时间。并评估基于激光消融的神经毁损性阻滞术的安全性和两种手术造成神经损伤程度的差异。材料与方法:20只雌性日本大耳白兔,平均体重2.5 ± 0.3 kg,随机分到A组(激光消融组,n=10)和B
目的:3’端非翻译区(3’-UTR)是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元件,它可以在转录后基因调控水平上通过破坏调控元件结合和致癌基因表达失调来驱动或增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s)、miRNAs、可替代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和RNA修饰的变化上。体细胞3’-UTR突变也可以破坏复杂
第一部分胰腺癌结构变异谱与其致癌作用背景:胰腺癌(PDAC)是全世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超过90%的胰腺肿瘤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腺癌。结构变异(SVs)是基因组变异的最大来源,可导致肿瘤的发生。然而,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深入了解胰腺癌中的SVs变异图谱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仍在很大程度上有待探索。方法:HPDE6-C7和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BxPC3均取自ATCC,采用长读单分
背景和目的:硬化性苔藓(lichen sclerosus,L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病变,好发于生殖器皮肤,生殖器外受累少见。本病发病机制不明,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恶变风险,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易误诊。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可为每个细胞创建一个单独的转录组文库并将其聚类到不同的细胞群中,获得其在疾病中的全转录组
背景与目的:既往接受过放疗的下咽鳞癌患者在出现局部区域复发时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比较有限。挽救性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达到治愈效果的治疗方式。然而,挽救性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究下咽鳞癌患者挽救性手术前的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和术式选择与患者挽救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为临床医师术前预判和干预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纳入了既往曾接受过放疗,并于200
长期在轨飞行时航天员处于持续的失重、节律紊乱、交流和运动受限的狭小活动空间,可能诱发神经精神功能紊乱,包括反应、判断、决策等认知功能减退。与传统的学习记忆障碍性疾病不同,这种健康人群在极端环境下所致的认知功能减退没有明确的病变部位和特异靶点,是不同于疾病病理性改变的功能性损伤,现代医学对此防治措施有限。我国传统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更加契
机器学习与自动推理的融合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新趋势.约束满足问题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经典问题,现实世界中大量的调度、规划和配置等问题均可以建模为约束满足问题,高效的求解算法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年来涌现出众多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约束满足问题求解的新方法,这些基于“学习-推理”的新方法为约束满足问题求解开辟了新方向并展示出巨大发展潜力,方法的突出优点是适应性强、可在线优化并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将当前的“学习-推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作为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不断上升。前列腺癌诊断目前存在2个困难: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灰度区间(4-10 ng/mL)”的诊断特异性低;2.缺乏有效的前列腺癌转移早期预警标记物。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恶性肿瘤发生早期便可入血,在外周血存活的CTC
食管鳞癌是致死率较高的恶性消化道肿瘤。由于其治疗方法有限,导致多数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较低。因此,深入探究食管鳞癌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筛选新的、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改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核糖体是合成蛋白所必须的保守的细胞器。然而,细胞生长所需的核糖体数量的增加,同样足以推动细胞的恶性转化。核糖体生物发生率的增加导致核仁大小和数量的异常增加,这被认为是许多癌症的标志,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