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音乐美学初探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音乐与音乐美的存在方式包括物质形态、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三种。本文根据文献记录,既总结了苏轼的音乐美学思想,更对苏轼的音乐活动予以了美学分析。本文共三章,分别讨论苏轼音乐美学的起源论、活动论和价值论。   第一章的主要问题是:“在苏轼的思想意识中,音乐如何存在?”音乐以人的活动为中心,无论是本体的存在还是历史的存在都具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音乐由诸种要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用苏轼的话说这是一种“养”的关系和过程;人在体验音乐时产生美感,音乐就具有了音乐美,音乐美存在于联系主客体的意向性结构中;另外,音乐具有时间性,既有听的时间限制,又有由小壮大的过程,它具有在一定历史阶段内拥有固定形式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变化发展的“约定体系”。   第二章的主要问题是:“苏轼的音乐实践活动反映了哪些美学问题?以及,当苏轼自己也意识到这些问题时,他是如何解答的?”这一章论述了苏轼本人的音乐实践活动涉及的美学现象,包括:改写入歌、依声填词和音乐创作的三度性,还论述了苏轼表述的相关美学思想,总的说来,苏轼的音乐创作论是以作品为中心对人的全面要求,表演论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心人情的自由体现,而鉴赏论则立足于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第三章的问题是:“苏轼在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和对音乐的反思中形成了怎样的音乐价值观?”在这一章里,我们分析了音乐对苏轼寻求心理平衡、完善自我人格的需求的满足,还总结了苏轼通过音乐进行礼教,满足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需求。   苏轼与音乐缘分深厚是受到了来自社会风尚、家庭氛围及个人生活经历等三方面的影响。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和人格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巨大,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其他文献
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主义理论核心术语的研究,是其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更加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整个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全文以后现代理论为中心进行写作,从建筑中
关公信仰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信仰典范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积淀。关公信仰是以关公精神为核心的精神信仰,关公身上凝聚了为万世共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