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因环保问题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波及面广、社会影响性大、心理震撼性强,成为社会综合治理和经济稳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项新课题。在此类事件中,网络舆论对事件的发展和最终解决往往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的影响力日益强大,人们的环保意识越发强烈,这使得环保性群体事件的网络舆情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在对其处置过程中,政府不仅要重视社会舆论,更要注重网络舆情的汇集分析,积极引导调控公共舆情,消除负面、虚假舆论,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争取民意,获得公众的支持,促使危机局面尽快得到控制和缓解。 2012年我国境内相继发生了四川什邡群体事件、江苏启东事件和浙江镇海PX项目事件。本文以上述三起事件为例,梳理与分析其网络舆论传播过程,对环保性群体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传播展开研究。 环保性群体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是网民(网络舆论的主体)、环保性群体事件的信息内容(网络舆论的客体)、网络平台(网络舆论的载体)、政府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网络舆论的萌芽期、发展期、高潮期和消退期,显示出明显不同的阶段特征。即,意见信息出现、舆论热点自动聚焦、各类媒体全方位介入、舆论观点逐渐整合。 环保性群体事件网络舆论既有环保性内容的特定指向性,也有其他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共性特点。在网络舆论传播的过程中普通民众、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公共知识分子、媒体工作者和地方政府都会参与其中,这些参与者在知识构成、认知水平和利益代表的差异性,各自生产、传达的信息会有非常大的区别。从身份属性、文本性质和文本特征上可以将环保性群体事件网络舆论中的文本分为草根文本、媒体文本、官方文本。 随着互联网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深刻影响民众生活方式的同时,网络舆论无一例外地参与了近些年所有重大事件的传播。在环保性群体事件中,网络舆论同样对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政府决策和社会心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