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浅部资源日渐枯竭,深部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岩体地温急剧增大,且在地下岩体爆破、机械掘进开采等动态扰动过程中并存着高温循环作用。高温环境作用后岩石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地下岩体强度和变形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对地下岩体结构的支护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究高温循环后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煤矿巷道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浅部资源日渐枯竭,深部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岩体地温急剧增大,且在地下岩体爆破、机械掘进开采等动态扰动过程中并存着高温循环作用。高温环境作用后岩石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地下岩体强度和变形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对地下岩体结构的支护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究高温循环后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煤矿巷道砂岩为研究对象。测试了砂岩在常温和经历高温循环后试件的质量、体积、密度、纵波波速等基本物理指标,并对比分析了常温与经历不同高温循环作用后砂岩基本物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对常温状态的砂岩进行静态单轴压缩试验,运用SHPB试验装置对不同高温循环后的砂岩试件进行了多应变率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常温(25℃)和经历不同高温(200℃、400℃、600℃、800℃、1000℃)循环作用2、4、6、8、10次后砂岩试件的质量、体积、密度、纵波波速等基本物理指标变化规律。2.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对常温砂岩试件进行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得到了静态应力-应变曲线图,并详细分析了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特征。3.采用SHPB试验装置对常温(25℃)和经历不同高温(200℃、400℃、600℃、800℃、1000℃)循环10次作用后的砂岩试件进行同种加载速率的冲击压缩试验(冲击气压p=0.3MPa),分析了动抗压强度、动应变和动弹性模量等动力参数随温度作用的变化规律。4.利用高速摄影机观察分析了常温(25℃)和经历不同高温(200℃、400℃、600℃、800℃、1000℃)循环作用后SHPB试验中砂岩从变形到破坏的全过程,分析了其变形破坏特征。5.研究了 400℃高温循环10次后的砂岩试件在8种加载速率下的冲击压缩试验。分析了砂岩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加载速率的冲击压缩试验砂岩试件的应变率效应。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分析了砂岩动抗压强度、动应变和动弹性模量等动力参数随入射能量的变化规律。6.对高温循环作用后砂岩SHPB试验碎块进行筛分试验,得到了多应变率下砂岩试件的破碎块度平均粒径、分形维数,定量分析了砂岩冲击破坏特征。图[47]表[22]参[59]
其他文献
面部表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包括人的心理活动和自然思想状态等,深刻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体验。人脸表情识别技术作为计算机辨别人类表情状态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广泛应用于个性化推荐、远程教育、医学辅助、驾驶辅助、智慧城市、人机交互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表情识别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吸引了大量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特征提取、改进损失函数两个角度着手开展研究工作,主要
光催化CO_2还原被认为是有效解决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方法,然而单一半导体受到电子-空穴复合和可见光利用率低的影响,光催化性能无法令人满意。构建复合催化剂可以使得光生电子空穴在两半导体间形成空间分离,进而提高光催化性能。本文先通过不同形貌的钼酸铋气-固相光催化CO_2还原反应选出性能最佳的钼酸铋,然后与黑磷纳米片(BPNS)复合以进一步改善其性能,最后设计了一种新型气-固相光催化反应器用于BPNS-
目前,富硒螺旋藻作为补硒功能性食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消费者的认可。然而,富硒效果受到培养方式、地区等因素影响,难以获得硒含量高且稳定的富硒螺旋藻,且硒对螺旋藻蛋白代谢影响的研究甚少。为此,本研究以钝顶螺旋藻为原料,通过外源添加亚硒酸钠培养获得富硒螺旋藻,借助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组学技术分析硒对螺旋藻蛋白种类和代谢的影响,进而探索不同种类含硒蛋白的功能活性。研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粮食总产量日益增多,但农作物灾害防治问题却日趋严峻。快速而又准确的农作物图像检测技术,不论是对苹果、葡萄等常见农作物病害的识别,还是对水稻等这类作物生长期的监测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农作物病害识别领域,传统检测方法主要直接采用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s,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清洁能源的要求与日俱增,天然气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天然能源之一。天然气除了具有清洁、经济、运输方便的特点外,还属于易燃易爆物。这就要求了相关企业在生产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地保障安全,减少事故率。因此,研究天然气输气场站SCADA系统,使得在天然气生产运输环节中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率、较低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我国中缅天然气管
超疏水表面及其处理技术是目前材料研究的关注重点,在防雾、防结冰、防腐蚀、减阻以及油水分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玻璃表面超疏水化技术虽有报导,但普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使用含氟类有机物环保性差,特别是改性后难以保障玻璃的高透射率。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绿色、高效的玻璃表面超疏水涂层制备工艺,通过在玻璃表面旋涂甲基含氢硅油(PMHS)原位生长硅酮纳米纤维丝的方法实现玻
故障树分析方法是可靠性分析评估、故障分析与诊断的有效方法,是保障装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但随着机械装备性能要求不断提升、复杂性不断增加、工作环境日渐
接触面滑动摩擦失稳是实际工程和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如断层失稳滑动、滑坡失稳滑动等。地壳内部能量释放驱动断层失稳滑动和破坏是地震发生的一个重要机理。实验室里,通
桥梁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工程,在我国桥梁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钢-混凝土组合梁凭借其受力性能合理、节约材料、自重轻等特点成为桥梁结构中的常见形式之一。我国组合梁桥较国外而言起步较为缓慢,但是发展迅速。在组合梁发展的同时,为了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在节约材料以及便于施工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组合梁整体刚度以及整体承载能力成为了热点问题。19世纪末,我国学者自日本访学归来,引进了预弯预应力组合梁的概念
近些年,由于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的优势相对明显,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生物转化处理厨余垃圾的技术方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厨余垃圾经黑水虻生物转化后剩余的虻粪残渣,再经二次堆肥腐熟可获得稳定的虻粪有机肥。但虻粪有机肥施入农田后,对农田土壤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性质的影响,我们不甚了解,这不仅制约了虻粪有机肥产品的推广应用,而且影响了废弃物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的升级换代及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