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企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群体。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群体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而由于疾病而远离社会发展的主流,城市医疗救助通过保证这些人群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其参与社会的能力,促进其享受社会发展进步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结合不同城市医疗救助模式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城市医疗救助的发展阶段和不足,并对其以后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在文献研究方面,主要有国际经验研究和国内政策研究。在国际经验方面,选择了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面的研究,同时选择了一些有特色的国家做了点的研究。通过对这些国家医疗救助模式的比较,并结合福利国家产生发展的历史,论证了国际医疗救助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城市医疗救助的借鉴作用。在国内政策方面,以2003年国务院启动医疗救助为分界点,把国内医疗救助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各地分散的探索;后一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从政策、机构等方面初步建立了医疗救助的体系,并在2005年开始了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在案例研究上,本文选择了西宁市、银川市、大连市、杭州市作为调研的目标城市,首先对当地民政部门主管医疗救助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访谈,然后根据当地民政工作人员的推荐,对医疗救助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入户访谈,并根据访谈的结果,将医疗救助体系分为医疗救助的资金筹集方式、医疗救助的政策对象、医疗救助的内容(服务包)、医疗救助的标准、医疗救助金支付方式、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程序、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利用和监控、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等八个维度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上八个维度和相关案例的研究,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的医疗救助无论从充足性、公平性还是有效性等方面来看,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必须和城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结合,正视政策的地域特征,吸收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参与医疗救助体系的建设,加强民政部门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控,改革救助方式,使医疗救助作为专项的社会救助充分发挥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能动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