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字句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句式。“(NP1)+有+NP2+VP”是在简单有字句后加上后续VP的一种“有”字句,在各种语体中广泛使用。前人对“(NP1)+有+NP2+VP”的句法结构类型有过相关讨论,意见不一。结构说的分歧主要源于“有”这个谓词的特殊性。因此本文旨在对现代汉语该结构中“有”的语义、各成分语义关系、语义特征等内容作一详细考察。 首先,本文引入生命度的概念,对“有”的语义类型进行了划分,认为该结构中的“有”主要包括“领有”、“领属”、“存在”、“引发事件”和“达到”等几种类型。“有”的不同语义框架和NP1的生命度有关,NP1能向“有”传递生命度,某类“有”被传递的生命度主要受其前面能出现的最低生命度NP1的影响。不同的“有”又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NP1对NP2的选择。 然后,本文对该结构的语义关系进行了考察。从不同语义的“有”分别出发,以NP2与VP的语义关系为着眼点,并观察VP与NP1可能存在的语义关系。最后发现,NP2和VP之间的语义关系并不因“有”语义的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主要都是包括NP2充当VP的主体格、客体格、外围格这几种。这从侧面说明“有”无论表“领有”,还是“存在”,其语义在源头上是同一的。“有”原型义表事物的正面存在,与“无”相对,而后“存在”义开始有所依托,存在物和依托物形成一种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又延伸至两物间的“领属”、“包含”等关系;“存在”义在一定的语境下又动态化,衍生出“引发事件”、“达到”等义。 之后,本文对该结构各成分及整个结构的语义和语用特征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NP1偏有定、NP2偏无定、VP呈现多种表述功能等特点。在话题句和关系小句的参照下,“有”语义的特殊性进一步体现。还看到该结构体现出一种依次展开的呈现方式,“有”与VP在认知上存在共现与继起两种关系等。 最后,本文又重新考察了“(NP1)+有+NP2+VP”中“有”的词性及其结构类型,认为“有”应视作动词,结构则可分为“有+(NP宾+VP补)”和“(有+NP)状+VP中”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