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基于空间计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由来已久,各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共识,特别是东西部之间、南北方之间经济差距明显。以往的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差距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不幸的是,一旦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过于悬殊并长期得不到解决,则会阻碍资源在经济体内的有效配置,并最终拖累经济总体发展,同时造成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因此使得区域经济差距处于合理的运行区间是政策制定者在发展经济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决策因素。结合我国提出的“适应经济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等新时代经济指导思想,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产业升级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这势必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差距带来一定影响,所以从当下政府发展经济的指导政策——产业升级视角来研究区域经济差距问题显的很有必要。
  本文的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测算了2001-2016年以来我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动态演变趋势,并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汉密尔顿理论模型假设了一个简单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均衡模型,并在相关函数中引入技术进步与产业因子两个指标来刻画产业升级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产业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位于合理区间内时,提升二者水平可以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实证方面则基于2001年到2016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产业结构系数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效应。首先运用Moran指数、LM、Wald等方法进行了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空间杜宾时空双固定效应模型,模型的LM和Wald统计量均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再次验证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存在空间相关性的假设。最后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效应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产业结构系数调整,扩大产业结构发达度会减小中—东部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东—西、中—西部间的经济差距,同时可能会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扩大东部地区的内部经济差距。据此,本文认为如想在执行产业政策的同时兼顾地区经济差距,可以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减少区域间竞争导致的内耗和推行改革教育体制,实现教育平均,促进人力资本累积来实现这一目标。
其他文献
我国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围绕创业创新工作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其中“十三五”规划就已经明确指出,要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结合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网络对家庭的经济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关系网络与家庭创业选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微观实证的双重角度讨论社会关系网络与家庭创业选择之间的关系,借此为我国创业政策
2013年到2018年间,我国5年累计脱贫6853万人,减贫幅度达70%,但是中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依然严峻。从贫困的人口的绝对数量来看,目前中国存在的贫困人口不超过1000万,绝对数量不高。不过从返贫率的角度来看,农村地区的综合返贫率在2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的现象是较为常见的。脱贫后容易返贫说明这类人群对于风险的冲击承受能力较弱,即贫困脆弱性1较高。如何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减少返贫率对于2
贫困是个不断被深入讨论的问题,人们对贫困的认知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完善。最初采用收入、消费来定义贫困,后来健康、教育等角度也可定义贫困,之后又进一步发展到脆弱性等更为宽泛的内容。这些贫困概念不是相互替代的,而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的。世界银行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人类贫困的解释中提出1,容易受到其他冲击的影响是贫困的特征之一,即脆弱性高。可见,贫困脆弱性是衡量贫困的一个重要
学位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初期阶段,进入程度仅局限在我国东南沿海及内陆个别经济发达城市,在理财业务开展方面也受到了严格的政策约束,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没有重叠,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不产生冲击。在我国入世以后,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2006年我国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条件逐步放宽,外资银行在我国营业机构数量上升,外资银行在我国内陆多个省市成立网点机构。人民币等个人理财业务在外资银行也陆续开展,
学位
随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不断发展,基金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基金业绩排名在行业内盛行且备受市场关注,基于业绩排名的外部竞争机制成为约束基金经理代理行为的重要治理手段。业绩排名是基金投资者进行申赎决策的重要参考,在固定费率制度下,直接影响基金经理薪酬,形成薪酬激励;业绩排名也是基金公司考核员工表现的主要指标,在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下,与基金经理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形成解职风险。在薪酬激励与解职风险的双重
择校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影响力最大的一项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使学生及其家庭能够自主择校入学。进入21世纪以来,择校运动在美国日益获得广泛支持,参与人数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教育服务提供机构的方式日益多元化。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缺乏竞争的优势,在择校市场中总是居于弱势的地位,择校市场化会带来严重的种族隔离问题,所以基于市场的择校改革一直富有争议。之后随着平权行动的兴
学位
教育是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目前对教育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环节,较少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首先利用2004—2016年的地级市层面的统计数据,以地区中学在校生生师比和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两个指标来衡量基础教育质量,以综合指标H来衡量产业高度,对基础教育质量对产业高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从地区、人口流动两个角度进行了异质性讨论;然后将2011—2
学位
全要素生产率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是导致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长期改善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但在近期的研究中发现,劳动者的收入份额并没有随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步提升。那么劳动者是否从不断提升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获益?这是社会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现有文献对于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的探讨,鲜有关注背后的影响机制和受益人群。  鉴于此,本文从实证角度探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就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暴露出一个重要问题,即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开始下降。由于要素收入分配与中国不断扩大的个人收入差距密切相关,初次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模式,因此这一问题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经济学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收入分配的状况、成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  劳动收入份额急剧下降的时间也正是中国信息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是我国近代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极大提升了综合国力,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也在这辉煌四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我国社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现状则成为其中最为关键的课题。  相较国外学者侧重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生命周期理论、社会生产率以及年龄结构互补之间的关系,我国学者则将重点放在公共政策、人口结构变迁、社会总储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