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由来已久,各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共识,特别是东西部之间、南北方之间经济差距明显。以往的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差距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不幸的是,一旦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过于悬殊并长期得不到解决,则会阻碍资源在经济体内的有效配置,并最终拖累经济总体发展,同时造成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因此使得区域经济差距处于合理的运行区间是政策制定者在发展经济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决策因素。结合我国提出的“适应经济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等新时代经济指导思想,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产业升级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这势必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差距带来一定影响,所以从当下政府发展经济的指导政策——产业升级视角来研究区域经济差距问题显的很有必要。
本文的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测算了2001-2016年以来我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动态演变趋势,并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汉密尔顿理论模型假设了一个简单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均衡模型,并在相关函数中引入技术进步与产业因子两个指标来刻画产业升级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产业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位于合理区间内时,提升二者水平可以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实证方面则基于2001年到2016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产业结构系数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效应。首先运用Moran指数、LM、Wald等方法进行了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空间杜宾时空双固定效应模型,模型的LM和Wald统计量均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再次验证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存在空间相关性的假设。最后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效应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产业结构系数调整,扩大产业结构发达度会减小中—东部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东—西、中—西部间的经济差距,同时可能会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扩大东部地区的内部经济差距。据此,本文认为如想在执行产业政策的同时兼顾地区经济差距,可以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减少区域间竞争导致的内耗和推行改革教育体制,实现教育平均,促进人力资本累积来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的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测算了2001-2016年以来我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动态演变趋势,并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汉密尔顿理论模型假设了一个简单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均衡模型,并在相关函数中引入技术进步与产业因子两个指标来刻画产业升级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产业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位于合理区间内时,提升二者水平可以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实证方面则基于2001年到2016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产业结构系数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效应。首先运用Moran指数、LM、Wald等方法进行了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空间杜宾时空双固定效应模型,模型的LM和Wald统计量均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再次验证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存在空间相关性的假设。最后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效应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产业结构系数调整,扩大产业结构发达度会减小中—东部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东—西、中—西部间的经济差距,同时可能会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扩大东部地区的内部经济差距。据此,本文认为如想在执行产业政策的同时兼顾地区经济差距,可以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减少区域间竞争导致的内耗和推行改革教育体制,实现教育平均,促进人力资本累积来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