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口译教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西方开展以来,一直与外语教学划清界限,提出口译教学不同于外语教学,口译教学训练和提高的是口译技能,外语能力是学习专业口译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反观当下中国的口译教学实践,仍然存在以外语教学的手段进行口译教学的做法,也存在将语言能力与口译能力等同起来的认识。为了对口译能力和外语能力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已有的口译能力研究主要从专家-新手对比范式的角度出发,鲜见对口译技能发展过程和路径的实证研究,而口译中的语言问题研究基本围绕译语方向性和同传教学中的B语提高,没有将把对口译能力和外语能力的考察同时纳入研究视野。本研究遵循实证研究的思路,将外语能力和口译能力结合起来加以考察,针对现有研究中的空白点,在进行了比较清晰的核心概念界定后提出了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会议口译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以一年级组的入学考试口试为研究起点,通过合适的测试手段考察两组人处于交替传译学习的不同阶段的口译能力和外语能力。对外语能力的考察通过雅思模拟测试的方式进行,而对口译能力的考察则通过双向交替传译测试。一年级组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进行一次雅思模拟测试,二年级组在学期初进行一次雅思模拟测试;一年级组在学期末进行双向交替传译测试,二年级组在学期初进行双向交替传译测试。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一年级组前后两次雅思模拟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一二年级组在雅思模拟测试中各项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组人的双向交替传译测试成绩之间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对两组学生双向交替传译表现的具体分析表明,其主要差异在于对主要信息的翻译量上;对主次信息的有效甄别上;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有效程度上;在译语表述中对译语监控策略的有效性上;以及在源语信息密集或逻辑结构复杂时的准确完整性上,而这些无法通过提高外语能力得以提高的口译专有技能也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研究通过对一年级组在入学考试复述表现和期末交替传译表现的对比发现,与入学考试时的表现相比,一年级组倾向于在期末交替传译测试中出现了更多抓取主要信息,以及译语监控和协调方面的问题,B语表现与入学考试复述中的表现相比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说明从未经过专业培训的“自然口译”向专业口译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任务类型和技能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初期的技能学习和磨合过程中面对更专业化的演讲和更高的技能要求会出现更多的问题。相比而言,二年级组已经完成了对交替传译阶段口译技能的磨合和调试,因此在口译技能和策略运用方面与一年级组存在明显差别。交替传译阶段口译能力的发展呈“U”字型路径。一二年级组在单语交际语境下的外语表现基本相同,但是两组人在口译交流语境下的B语表现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不能将外语能力和口译能力划等号。本项研究是对专业口译教学语境下口译能力和B语言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的首次尝试。作者采用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对会议口译学生交替传译阶段口译能力和语言能力表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初步结果对专业口译教学和外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此外,论文中也总结了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