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工业经济结构也从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发展为以钢铁冶炼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为特征的资本密集型和信息化的新阶段。在工业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个问题是工业行业的经济增长效率如何?特别是2000年以来工业行业资本密集化特征明显,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有无效率支持?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工业行业的经济增长效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和分析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认识和理解中国工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基于上述两个关键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有关研究经济发展质量的文献。其中我们对资本产出率和软投入贡献率这两个测度经济发展质量指标特别关注;其次,我们基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文献,提出了产业关联概念,从产业的空间和非空间关联两个维度寻找影响产业绩效的关键因素;最后,我们根据分析和论证过程,提出一些关于工业行业发展效率的判断和如何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发展效率的政策建议。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点结论:(1)工业经济结构方面。工业经济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工业行业产出占总量经济的比重从一五计划初期(1953)不到20%上升到十一五初期(2007)的43%,翻了一番,变化巨大;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从一五开年1953年的8.02%上升到十一五初期2007年的26.79%,上升了2.34倍,表明工业(第二产业)成为改善就业结构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的产权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和集体企业产值比重显著下降;与此同时非公有性质的企业蓬勃发展,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几乎为0,发展到接近68%比重(2007),回到并超过建国之初的份额。(2)软投入贡献率方面。在使用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两份数据计算工业行业软投入贡献率后,发现两个样本测算的软投入贡献率在1982-2007年均软投入贡献率均为负。但基于投入产出表测算的软投入贡献率整体而言高于利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的结果。其原因可能在于样本涵盖范围更大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包括了生产效率更高的中小企业。(3)资本产出率方面。本世纪以来和上世纪80年代工业行业的资本产出率要低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前两个时间段的资本生产效率要高于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0年以来,工业行业经历了显著的资本深化过程(人均资本显著上升),但资本产出率却明显下降,表明工业行业资本密集化趋势有坚实的经济效率支持。(4)离岸外包对生产效率影响方面。本文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在计算中国工业行业在1997-2007年间各类外包水平基础上,分析了外包对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行业总外包水平在1997—2002年之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2002-2007年间保持稳定;但将总外包细分后发现,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工业行业资本密集化趋势促使工业行业的农业和采掘外包在2002年以后大幅上升;外包的正面生产率效应主要来自工业外包中的采掘和制造外包,其他外包作用不明显;相比之下,外资、非国有和小型工业企业外包的生产率效应比内资、国有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外包更为积极;同时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而言,工业研发和创新外包并没有发挥作用。(5)离岸和本土中间投入对生产率影响方面。本文借助中国投入产出表,分解和度量了中国工业行业各类中间投入,并研究了各类中间投入对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力。结果表明:总中间投入及四类子中间投入---进口工业中间投入、进口服务中间投入、国产工业中间投入和国产服务中间投入对工业行业生产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两类服务性质中间投入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要高于两类工业性质中间投入的影响;对中间投入就业效应检验,表明中间投入总体上促进了就业增加,但其就业效应是来自两类工业性质中间投入,而两类服务性质中间投入则恶化了就业市场环境;总体而言,中间投入在带来生产率改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6)隐性经济的产业关联对生产率影响方面。本文使用货币需求法测度了66个行业的隐性经济规模。研究发现,税收负担与隐性经济(增加值和中间投入)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隐性经济的水平、垂直(前向和后向)和空间关联效应对正规经济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隐性经济通过水平和垂直关联效应(前向)对正规经济生产率有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