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松树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和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本试验以火炬松1.5代种子园优良单株T1和加勒比松第一代种子园优良单株C1为亲本,杂交产生F1代的一个群体,筛选其中113个单株,用SSR标记构建火炬松×加勒比松的遗传图谱。
利用上述图谱的分子标记和作图群体,对火加松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生长和形质性状的表型数据来自3年生的作图群体。生长性状包括树高(HT07、HT08)、胸径(DB08)和连年生长量(MG07),形质性状包括树干性状(SC表示树干通直度,AVCW表示平均冠幅,L表示当年抽梢数量)、侧枝性状(BRN07表示春梢分枝数,AVBRA表示春梢平均分枝角度,AVBRD表示春梢平均分枝直径)和针叶性状(AVPNL表示平均针叶长,PN2表示每100个针叶束中2针针叶束的数量,PN4表示每100个针叶束中4针针叶束的数量,PN5表示每100个针叶束中5针针叶束的数量)。
1.所构建的母本火炬松的遗传图谱共包含19个SSR标记,分成5个连锁群(PT1~PT5),总长度293.9cM,标记平均间距15.5cM;父本加勒比松遗传图谱共包含18个SSR标记,分成6个连锁群(PC1~PC6),总长度245.5cM,标记平均间距13.6cM。
2.对火加松3年生的F1代测定林的表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共14个性状,发现生长性状之间、形质性状之间、部分生长与形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密切,例如,高、径生长与侧枝直径以及树冠大小之间多数呈极显著相关,但与树干通直度和抽梢次数之间相关不显著;平均冠幅与生长性状、侧枝平均直径和平均针叶长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这种相关关系,意味着同类性状或者不同类性状之间可能受相同的或位于基因组相同或相邻区段上的QTL控制。
3.利用SSR图谱中的标记,以113个F1代单株为QTL定位群体,对上述生长和形质共14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在研究的14个性状QTL中,大部分位点都是在Kruskal-Wallis检验中达到0.1显著性水平,区间作图中只有少数位点达到0.1显著性水平,其中干形形质性状L07和AVCW上检测到了3个QTL效应,在侧枝形质性状AVBRA07上检测到了2个QTL效应和针叶形质性状AVPNL上检测到了3个QTL效应,这类效应在Kruskal-Wallis检验或者区间作图中都达到0.1或更高的显著性水平,解释表型方差的比例在7.8%~22.1%之间。大部分的位点都只在Kruskal-Wallis检验中达到0.1显著性水平,解释表型方差的比例在1.5%~9.8%之间,但是有一部分性状在区间作图上两个位点之间会出现一个峰值,其解释表型方差的比例比较大。
4.初步发现一个位点对于多个性状具有显著性作用,有几个位点在生长和形质性状的遗传控制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存在不同的性状由微效多因或一因多效控制现象,因此,当条件具备时,最好同时采用多个分子标记对单个性状进行QTL定位,以利于林木的早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