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利用进行探讨,是目前最先进也是最主要的研究手段。本文选择神府矿区为研究案例,利用1986年8月2日及2003年8月7日TM遥感影像数据和各种统计数据和专题图件,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驱动机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神府地区的影像分析及野外解译看出,窟野河以西是沙漠地区,窟野河以东是黄土丘陵地区。水浇地大面积以片状和带状分布在沙漠地区,少量的以带状分布在一些大河流的两岸阶地和河谷附近;旱地主要集中在黄土丘陵区,大面积分布在梁峁顶部以及梯田上,少量的分布在沟谷内。灌木林是该地区最主要的覆盖类型,绝大多数分布在沙漠地区;有林地以覆盖强度大,面积相对集中等特点主要集中在神木镇和栏杆堡镇。草地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的梁峁和沟坡上。居民地主要集中在产煤区和县城;煤矿用地分布广,单位面积小。河流一般呈南北走向将该地区贯穿;裸土和裸岩主要集中在河流两岸和沟谷底部,以及府谷县城北边的区域;沙地大面积的分布在神木县西部,几乎占了神府地区的一半。说明人类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受到了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2)运用遥感技术,选择适合该地区的信息提取方法,提取了1986年到2003年17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技术的支持下采用转移矩阵方法详细地分析了神府矿区17年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移的时间过程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神府矿区17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剧烈,耕地面积共减少了1110.17km2,年减少率达到1.84%;林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1.50%,年增加率达到3.09%;草地面积由原来的10.54%减少到7.57%;居民地面积增加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加达50%;未利用地有明显的减少,减少的主要是沙地,裸土和裸岩变化不大;水系总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以沙地-灌木林-旱地-草地方式进行,这是神府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一种普遍形式。(3)结合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神府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了17年内神府矿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机制。得出17年间神府矿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结构形成的基础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尤其煤矿资源因素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起着重要作用。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资金投入是耕地和未利用地转换为林地的最主要驱动力;以煤炭发展带动全行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居民地增长和煤矿用地增长的最直接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