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具有特殊形态学和生化改变的生理性细胞死亡形式。家蚕细胞凋亡的研究,对揭示全变态昆虫的发育生物学、遗传调控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并且对蚕业科学的应用研究也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对放线菌素D诱导家蚕BmE细胞凋亡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并对家蚕血淋巴抑制该凋亡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比较了多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筛选、优化适合检测家蚕细胞凋亡的方法,建立家蚕细胞凋亡的简单模型;为研究家蚕细胞凋亡奠定了初步的细胞学基础。 本论文利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放线菌素D体外共培养方法,研究了家蚕细胞凋亡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特征;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了凋亡细胞的DNA降解片段;利用PI单染和Annexin V/PI双染在流式细胞仪上定性定量检测了细胞总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检测了家蚕蚕血淋巴对NPV中的抗凋亡基因p35基因表达的影响。 研究结果如下: 1) 家蚕BmE细胞凋亡过程的变化: 当放线菌素D浓度为150ng/ml作用12h,家蚕BmE细胞发生了明显凋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固缩、凝聚和断裂,出现浓染致密的颗粒块;染色质出现边聚现象,即染色质凝聚成块靠近核膜,成半月状;细胞核内出现3个或者3个以上的荧光碎片凋亡小体;在电镜下可见染色质断裂、染色质边缘化、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现象。 在0h,12h,24h,36h的时间范围内,家蚕细胞的凋亡指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反映了放线菌素D诱导凋亡的时间依赖性效应。在相同的作用时间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DNA梯度条带也随之变得明显。在同一浓度下,拖带现象随放线菌素D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即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家蚕BmE细胞的凋亡峰变化,浓度分别为0、50、100、200 ng/ml的放线菌素D作用12hPI单染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82+0.57%、1.35±0.76%、2.35±0.98%、8.21±1.86%、13.54±2.52%,剂量不同,诱导的凋亡细胞所占百分率不相同,凋亡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然而50ng/ml作用12小时之后,反而凋亡率比对照低,正如以前文献中报道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