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化对全球和区域台站气温的影响,得到了普遍关注,而新疆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西部内陆典型干旱区特大城市,对其精细化的城市化效应目前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本文运用2013-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8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以及1961-2015年6个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逐月、逐日气温均一化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气温的年、季节、候和日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乌鲁木齐市精细化的城市热岛强度。主要结果表明:1)2013-2014年,乌鲁木齐市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均为北京时间17时,出现频率在20%以上。日最低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为8时,频率在30%以上。城郊季节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比较发现,冬季郊区滞后城区2个小时,其他季节保持一致。城郊季节日最低气温二者出现时间基本一致。2)2013-2014年,年平均城郊气温差异即城市热岛强度在夜晚较大,早上7时左右达到最大,在1.5℃以上,白天较小,16时左右最小,仅有0.3℃左右;城区逐小时城市热岛强度日内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8时到17时为下降时期,17时到22时为迅速上升时期,22时到第二天8时为稳定的强热岛时期;侯平均城市热岛强度年内变化,最大值发生在年终的第72候,为1.53℃,最小值发生在第秋末第67候,为0.33℃。3)综合来看,各季代表月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春季(4月)夜晚较强,夏季(7月)夜晚和白天都相对较弱,秋季(10月)夜晚最强,但白天最弱,甚至白天部分时刻(15到18时)出现了负值。冬季白天和晚上都比较强,是四季代表月份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最强的季节。4)1961-2015年,乌鲁木齐城市和郊区站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郊站的最低气温上升速率最快。平均和最低气温城市站升温速率都高于郊区站,而最高气温城市站升温速率则低于郊区站。平均和最低气温中城市热岛强度造成的升温率分别为0.08℃/10a和0.3℃/10a,城市化增温贡献率分别为26%和47%,而在最高气温中城市热岛强度变化为负值,升温速率为-0.02℃/10a。这表明城市热岛效应在乌鲁木齐市的主要影响途径是引起最低气温明显上升,而最高气温的微弱下降趋势可能主要反映了绿洲化影响。这说明,干旱区城市站气温序列中的城市化效应与我国东部城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5)1961-2015年,乌鲁木齐城市和郊区各季节增温速率中,四季的平均和最低气温城市站都要高于郊区站,而在最高气温,夏季城市站增温速率要低于郊区站,其他三季城市站最高气温增温速率依然高于郊区站。这说明夏季白天乌鲁木齐最高气温可能受“绿洲化”影响,造成了城市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现象”。各季节城市热岛强度差异分析发现,冬季的城市站热岛强度增温速率基本都要大于其他三季,平均和最低气温城市化增温贡献率分别为53%和62%,而夏季的城市站热岛强度基本都小于其他三季,城市化增温贡献率在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100%和54%,冬季最高和夏季平均气温城市化增温贡献不显著。6)1961-2015年,乌鲁木齐日较差无论在城市还是郊区,全年和四季日较差值都为下降趋势,即乌鲁木齐市城郊台站全年和四季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非对称性变化。同时日较差变化各季节城郊站也不一致,郊区站日较差冬季下降最快(-0.22℃/10a),春季最慢(-0.04℃/10a),而城市站秋季的气温日较差减小趋势最明显(-0.56℃/10a),春季最慢(-0.19℃/10a)。年和春、秋、冬三季日较差受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影响显著,夏天日较差变化可能还受到“绿洲化”影响。7)1961-2015年,乌鲁木齐各候平均气温城市热岛强度变化趋势在冬季年末的第72候最大,为0.49℃/10a,夏末第46候最小,为-0.1℃/10a。最高气温在年初的第3候达到最大,为0.44℃/10a,盛夏的第40候最小,为-0.09℃/10a。最低气温在年初的第4候达到最大,为0.7℃/10a,春季的第22候最小,为0.05℃/10a。最低气温的城市热岛强度全年所有候都为增加趋势,平均气温城市热岛强度在第30候到54候基本都呈减少趋势,最高气温在第33候到第54候大致都为减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