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借助于各个网络媒介与平台引发了公众的关注,自2016年起,我国接连出台了关于校园欺凌治理的通知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欺凌问题治理工作。2019年3月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针对校园欺凌问题提出了治理建议,校园欺凌问题再次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治理校园欺凌是保护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实现高水平的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梳理,对校园欺凌的主体角色、行为类型及发生特征做出了概述。针对农村中学校园欺凌问题,结合农村地区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特殊的家庭环境等因素,对校园欺凌的形成原因以及暴力循环的内在机制等进行分析。通过对聊城市两所不同地域的城市和农村中学共2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结合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社会发展状况等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探究农村地区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并结合社会学习理论、标签理论、“挫折-攻击”假说对其进行内在循环机制的探究,最后结合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提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对各主体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并对各主体之间如何进行协同做出一些建议。由于目前大多数研究成果是基于城市中学而言,研究农村中学的校园欺凌需要进一步结合农村地区的特殊性来对农村校园欺凌行为的问题点及对策进行研究,探究校园欺凌行为的城乡差异,提出针对农村中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具有可行性的治理建议。以期能在最大程度上对农村地区的校园欺凌治理带来现实意义,充分保障校园安全,实现教育公平,营造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