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口腔科患者心理状态与洁牙疼痛程度的关系,以及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洁牙前后的牙周指数差异情况。通过分析不同心理状态对洁牙疼痛程度和牙周情况的影响,指导临床医生可以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和治疗建议,使其克服心理障碍,降低洁牙疼痛感,为超声波洁牙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提高牙周病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与定期复查率。方法选取北京煤炭总医院干部门诊需要洁牙的患者作为受试者(所选受试者均符合实验统一纳入标准),在进行超声波洁治前嘱患者填写牙科畏惧量表(DF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以此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检查记录患者口腔牙周指数,包括牙龈指数、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和探诊深度;洁治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患者的洁牙疼痛程度;一周后安排患者复诊,再次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牙周指数及VAS评分。对所收集的资料整理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共发放问卷205份,回收205份,回收率100%。其中男性95人,女性110人;牙科畏惧症患者占29.3%;焦虑状态患者占19%;抑郁状态患者占22.4%。2不同患者感受到的超声波洁治疼痛程度不同,但总体而言,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5.03分。3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可知,超声波洁牙的疼痛程度(VAS)在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有过洁牙经历及洁牙是否有过疼痛史上存在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4通过统计分析可知,患者在进行超声波洁治时,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不同,有畏惧、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患者的超声波洁牙疼痛程度(VAS)均高于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随着牙科畏惧症严重程度的增加,即DFS分值的增高,患者的洁牙疼痛程度(VAS)也有增高的趋势,二者呈正相关。6洁治前,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口腔牙周指数分值存在差异,具有畏惧、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牙龈、软垢、牙石指数及探诊深度的平均值均高于正常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洁治后,具有畏惧、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牙龈指数及探诊深度平均分值高于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垢指数和牙石指数平均分值高于正常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患者所感受到的超声波洁牙的疼痛程度与心理状态有关系,具有畏惧、焦虑、抑郁心理的患者感受到的疼痛程度比正常患者高,这种疼痛的不良感受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对此予以充分重视,洁治前向患者进行耐心合理的解释,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增强患者的信心,降低患者的畏惧与担忧程度,从而减轻疼痛。2口腔牙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具有畏惧、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较正常心理状态患者的牙周状况差,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及时与有负面心理状态的患者进行必要的交流,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引导其克服心理障碍,对牙周病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3超声波洁牙后应该对患者实施口腔卫生宣教,进行定期回访和复查,尽量掌握并控制患者的牙周恢复情况,尤其是对具有负面心理状态的患者要加倍注意,除常规医嘱外还要使其重视清洁与保养,促进牙周健康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