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个读者眼中会有一百个贾宝玉,此乃鲁迅所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随着西方文艺理论的引进,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阐释更加多元化。比较文学的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对贾宝玉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调校对他的既有评价。大量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重新阐释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文学内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去在不同的经典化过程中对贾宝玉形象的阐释不足或阐释过度。 本文通过对贾宝玉形象研究的综合分析和述评,运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方法,对贾宝玉形象重新进行思考,对一些关于人的存在的现代性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我们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形象研究进行讨论:上篇对以前的贾宝玉形象研究进行综述,下篇通过贾宝玉和默而索比较研究这一个案,对贾宝玉从比较文学视角进行尝试性分析。在写作方法上,上篇着重资料研究,下篇强调价值审理。 通过对红学和贾宝玉研究的综述,我们期待能找到红学研究的脉络,得到正确而丰满的贾宝玉形象,并且为后来的研究提供参考。综观贾宝玉研究的历史,我们发现多元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出现把贾宝玉研究不断推向前进。就目前的贾宝玉形象研究而言,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文学无疑是一股强大的潮流,推动着贾宝玉形象的研究工作向前发展;在研究内容上,贾宝玉形象不断推进到哲学和文化学层面。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贾宝玉形象研究的趋势。 世纪之交的贾宝玉研究者们在实践中调整研究方向,这为贾宝玉形象研究开启了许多新思路。正是在这些新思路的启发下,笔者将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默而索和贾宝玉进行比较,从这一个案出发,对一些关于人的存在的现代性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关于“家”以及“诗意地安居”,关于“童心”以及对“成长的烦恼”,关于个人价值的追求和自然人性的回归,等等。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一系列与现代哲学和文化学接轨的议题的探讨,能够拓展贾宝玉形象研究的思想深度和理论话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