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是西方式单一的公共财政模式,还是内涵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的“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在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同时,还要不要确立国有资本财政的相应地位?这些问题都是近年来财政理论界反复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从研究动态上看,无论是财政理论界还是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关注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如何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上,把单一的“公共财政”作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唯一目标模式,而“国有资本财政”的研究却被泠落或忽视,甚至有人明确提出“国有资本财政不可取”的否定观点。
由于公共财政是财政的天然组成部分,是任何形式的财政模式都要涵盖或涉及的内容。因此,要判断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财政到底属于何种模式或类型,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包含以及包含了多大程度的国有资本财政。如果没有或几乎没有包含国有资本财政,就可以认定它是单一的公共财政模式。而如果存在大量经营性国有资产,国家就必然要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进行国有资本宏观价值管理并参与收益分配,从而决定了以赢利为目的的国有资本财政模式的存在。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面广量大的国有资产,决定了国有资产总量中除了非市场赢利性的部分外,还包含了巨额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因而当西方国家因国有资产数量弱小而无法产生国有资本财政之时,我国在市场赢利性的国有经济基础上却能够并且必须相应产生“国有资本财政”。因此,无论从理论的完整性抑或改革的现实性出发,既然两者同属于国家财政的构成部分,就不能因为要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而忽视国有资本财政,更不能由此否定国有资本财政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
正是基于上述基本观点,本人将国有资本财政研究这一目前财政理论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确定为博士后研究报告的选题,力图在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的理论框架内,对国有资本财政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专题探讨,在深入分析国有资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投资)、财政预算、微观基础以及运行机制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初步建构国有资本财政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
本报告除导论外,主要内容共分为八章。在导论部分主要就本报告的选题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动态、分析方法和逻辑结构作一概述,重点强调加强国有资本财政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从研究动态的角度对相关文献作了综述。
第一章和第二章为国有资本财政的基本理论分析。其中第一章在对国有资本及其相关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财政职能理论演变的梳理和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的定位分析,揭示出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财政职能的特殊定位。第二章则在首先揭示国有资本财政存在和发展必然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资本财政的基本内涵、职能范围、结构特征、产业选择和规模区间等相关要素的理论分析和界定,初步构建出国有资本财政的基本理论框架。
国有资本财政的市场盈利性,决定了其投资的基本要求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而这一要求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众多国有企业盈利的基础上。因此,国有资本财政的微观基础是国有企业。根据这一逻辑关系,本报告的第三章深入国有资本财政的微观基础,对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行为机制、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创新方向”这一理论观点。
从第四章至第六章,是本报告的核心内容,分别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投资)和财政预算这三个财政的基本环节,深入分析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国有资本财政投融资机制的建构以及国有资本财政预算体系的设计等问题。其中,第四章在对改革前后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的演变进程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税利分流是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正确方向,并进而主张应当在税利分流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国有资本财政收入制度。第五章首先界定了国有资本财政投资的内涵、特点、主体以及投资范围,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有资本财政投资的主体地位与模式选择。同时对国有资本财政投融资机制的建构提出叫有针对性的对策。第六章在前两章完成了对国有资本财政收入和投资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讨国有资本财政的预算问题。通过对现行复式预算制度局限性的分析,指出了现行复式预算制度改革具有向双重(元)结构财政转化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在对国有资本财政预算作出一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国有资本财政预算的基本框架。
第七章主要从国有资本宏观运营和管理的角度探讨国有资本财政问题。首先在揭示传统国有资本运营体制内在矛盾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指出了构建新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的基本方向;其次,以十六大报告为指导思想,论证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当由“分级管理”转变为“分级所有”的必要性;再次,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构了新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的层级框架和运作模式。
第八章的主要任务是探讨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主要通过对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的理论探讨,在认同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同时,论证并强调了国有资本财政与公共财政并存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在整合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应当是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