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增强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以此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如何促进国家的整体创新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产业聚集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发展,那么创新聚集是否也能够更好地推动创新水平的提升,即创新聚集是否具有倍增效应。科技园区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模式,我国政府在新时期对科技园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那么科技园区能否成为创新聚集的良好载体,如何实现科技园区从产业聚集向创新聚集的跨越,理想的创新聚集型科技园区应该具有怎样的模式。这些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选取创新聚集的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为研究主题,一方面从针对传统工业企业的产业聚集理论分析入手,逐步建立创新聚集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其特征、演化规律和典型形态。另一方面遵循实证研究规范,综合运用多种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检验所开发的研究模型和假设,验证所构建的创新聚集理论。此外还对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对科技园区创新聚集的实践提出相关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理论贡献归纳以下: 第一,论证了产业聚集理论对高技术产业的部分失效,开发了创新聚集理论基本框架,提出并分析“技术链”的存在和作用。 本文仔细研究了针对工业企业的传统产业聚集理论的基础,发现其所依赖的资源禀赋、交通运输、劳动力、规模效益等与研发创新为主导的高技术企业的本质差异,证实了传统产业聚集理论对高技术产业的部分失效。针对研发创新型企业的智力资源禀赋、差异化专一化竞争战略、研发人才等特征,开发了相应的创新聚集理论基本框架。创新聚集不是简单的创新性产业集群或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创新聚集代表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创新聚集以技术研发为核心,技术链和知识网络为本质,产官学研互动为基本模式,知识产权为首要衡量标准。得出创新聚集应为超越产业聚集的全新理论的结论,具有全新的特征。提出并分析“技术链”的存在和作用,论证了技术链取代供应链成为创新聚集体内各企业之间聚集的内在纽带关系,并详细剖析了产业聚集与创新聚集的关系。 第二,运用CAS等理论分析了创新聚集的演化规律,总结出四种典型形态,提出“创新城”是最佳的创新聚集型科技园区模式。 本文运用CAS理论、国家(区域)创新系统和GREMI创新环境理论,总结了创新聚集的三种成因,自发形成与发展型、自发形成与政府调控型和政府规划与发展型,详细研究了创新聚集体从种子、衍生、成长到成熟、衰落的整个生命周期,归纳出创新聚集的四种典型形态,科研主导型(科学城)、研发主导型(科技园区)、研发伴生型(工业区)和虚拟型(开源网络社区)。 研究得出“创新城(Innopolis)”是最佳的创新聚集型科技园区模式,其中特别强调“产官学研住”五位一体的职居和谐生态系统,和建设创新城八个原则。 第三,提出科技园区创新聚集系统的结构模型和评估模型。 本文提出了研究创新聚集型科技园区动力学结构模型DICISP和定量分析创新聚集的倍增效应评估模型SAMCP。在动力学结构模型中提出并强调创新基础设施的概念和作用。 第四,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论证了创新聚集具有倍增效应,科技园区是良好的创新聚集载体,后进国家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以我国高新区为对象,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创新聚集具有明显的倍增效应。实地调查了印度、爱尔兰、日本、韩国等6个国家的科技园区,运用调查问卷、案例研究等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得出科技园区是良好的创新聚集载体的结论,论证了后进国家能够针对特定领域通过营造局部优化的环境(“小生境”),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可能。还证明了专业园区是科技园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第五,根据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状况的问卷调查,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创新聚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果,从政府主管部门、园区管理机构和园区企业及相关机构三个层次,提出笔者的建议和意见。